“小藺,頭往這邊靠一點。”我點點頭,趕緊扭頭偷偷抹去眼淚。我知道和駐村工作組的領導合影留念應該是微笑的,應該是高興的,可留影后他們就要走了,我就是舍不得。
按照省市委統一部署,張家口市委組織部駐暖泉鎮西太平莊村工作組基層建設年活動圓滿完成幫扶任務。12月3日在暖泉鎮西太平莊村召開座談會后就要離開了。一晃眼十個月過去,我還清晰地記得2月9日駐村工作組的同志晚上九點拎著大包小包風塵仆仆來到村子的場景,他們二話沒說直接和鎮上包村干部和兩委班子開了將近兩小時的座談會,結束時已是晚上十一點鐘。看著還沒準備好的床鋪,我們不知道該怎么解釋,工作組長笑著說:“我們是來駐村的老同志,不是添麻煩的,是來幫扶的,俺們啥都帶了,你們就放心吧。”
第二天一大早,天空飄著小雪,工作組同志和兩委班子開了個小會。“要幫扶就必須真正了解百姓現在是什么情況、想發展成什么樣子,再匯集總體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方案。”我們分成三組,工作組和兩委班子成員同時對村子472戶進行走訪,記下每戶的具體情況,特殊情況的做重點標記。當時,組長有關節炎,但是他和我們一起走完每一戶,回來后腿都腫成面包了,看得大伙的心都疼。
村委會的辦公用房只有三間瓦房,其余都是危房,連個像樣的廁所都沒有,有時候村里來個檢查的女領導,還得帶到農戶家里解決。村里開個會就是召集大伙在院子里說事。工作組的同志看到這情況,迅速聯系住建局等部門爭取資金幫扶,5月末,一排嶄新的房屋亮在大家眼前,并新建和改擴建了黨員活動室和文體廣場,竣工剪彩的那天,全村百姓都來了,敲鑼打鼓開心得不得了,老村書記哭了,他緊緊握住工作組組長的手說:“太難了,真是太難了!這是我們村天大的喜事。”
我們村子位于蔚縣最西端,典型的靠天吃飯的村子,富余勞動力多。農業產業集約化程度低、結構單一、生產效率不高,這些都與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不相適應。工作組的同志認為,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首先要調結構促增收,實施特色產業培育工程。針對我們村子自身的特點,大力發展有機蔬菜、優質煙葉、旱作中藥材、高效果林產業,領跑農民盡快脫貧致富。采取集體投入、承包經營的模式,新建20個日光多功能大棚發展有機蔬菜種植。新打機井3眼,鋪設節水管網及配套設施,新增水澆地;爭取千畝煙葉種植示范基地項目,通過“政府+公司+基地+農戶”的管理模式,引進資金新建煙葉育苗中心和示范煙田。開發千畝藥材種植基地,在1300畝退耕還林地采取杏藥間作的方式,示范種植黃芩、子母等中草藥;引進山西牧神科技有限公司,統一收購并提取萬壽菊中的葉黃素和黃素脂肪酸酯。邀請縣藥材公司、杏扁公司專家到村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大講堂”活動,對杏扁樹嫁接,黃芹、子母種植進行專題講座和示范;新建“農家書屋”并配備電腦1套,購置書柜4個,增加農業種植技術、法律法規等各類學習書籍1000余冊……
十個月,村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文化建設,變化的不僅是村容村貌更是精神面貌。從駐村工作組同志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黨和政府對農民的重視,作為大學生村官,我們在農村開展工作更加充滿信心,同時也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要讓百姓增產增收,就要找到制約發展的突破口,在土地上做文章,探尋發展現代農業的路子,讓種植成為一種富民的職業。
駐村工作組走了,他們的根留在了這里,情留在了這里,而且幫扶之路依然在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