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興文縣光明新城中醫(yī)院的規(guī)劃新址上,幾名年輕人正在田間地頭丈量土地。有的負責牽拉皮尺、定點讀數,有的負責畫圖記錄。“整個光明新城征收的土地基本上都由我們這幾個大學生‘村官’完成丈量的。”正在忙著測量的大學生村官余游告訴記者。
光明新城規(guī)劃面積約2平方公里,是興文縣城市總體規(guī)劃的一個重要組團,更是該縣推進四化同步統籌城鄉(xiāng)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場。隨著征地拆遷量的不斷擴大,2010年11月下旬,興文縣委、政府從各鄉(xiāng)鎮(zhèn)的大學生 “村官”中抽調骨干進入到了光明新城征地拆遷工作組土地征收丈量小組。
“我剛開始工作時,覺得特委屈,由于工作壓力大,整晚都睡不著覺。”古宋鎮(zhèn)的蔣強說,剛開始拆遷那年,有的村民覺得賠償不夠,就會把怨氣發(fā)泄在他們身上,有的甚至指著工作人員的鼻子辱罵。
由于這群年輕人工作仔細,絕不損害拆遷戶的利益,光明壩村民們的配合態(tài)度從開始的抵制對抗轉變?yōu)槔斫庵С帧?/p>
“在所有征地拆遷過程中,我們最有成就感的是‘青龍魚塘’的丈量。”從五星鄉(xiāng)黨政辦抽調來的馮毅頗為自豪地說。一個名叫王興友的下崗職工以土地流轉的方式從農戶手中租賃土地成立了青龍魚塘。魚塘占地22000平方米,涉及民主村六組、青龍村五組共30戶農戶的土地,11月底的池水冰涼,丈量的艱難可想而知。“池里水又不能完全放干,我們只得下水用手摸邊界,整個人陷在淤泥里,要別人拉才能上來。”
大壩苗族鄉(xiāng)抽調過來的楊彬對當時的情景記憶深刻,“皮尺不夠長,要兩三把連接起來才行,我們所有的人都泡在水中,“下水服”被竹枝戳穿了,冰涼的水一灌進來,人就直打哆嗦。”這群“村官”每天工作到深夜,到家后累得一坐下去就不想起來。
5天后,魚塘涉及土地全部準確無誤測量完畢,農戶們的感激感動讓這群小伙忘記了疲勞,心里還很樂呵。
“最累的一次丈量是整個光明新城范圍的定樁定界。”上個月因為測量被狗咬傷的余游告訴記者,由于工期緊,接到的任務是一天之內把涉及光明新城柏香灣、民主、撐腰巖、青龍村4個村14個組共計1800多畝土地沿著邊界上的點全部丈量完。
因為儀器中途不能關閉,必須一次性走完邊界才能合并計算,意味著大家一天都不能正常吃飯。“村官”們凌晨開始工作,因為要帶噴漆做標記,山路地形復雜,干糧就只能帶一點餅干和水。測量時,一個同志要一動不動地站在點上等待衛(wèi)星信號,時間長的時候40分鐘也未能收到信號。
“征地拆遷能夠打開工作局面,得益于工作組全體同志的忍辱負重、敬業(yè)奉獻,‘大學生村官’表現特別突出。”光明新城征地拆遷工作組組長朱訓在總結階段工作時感觸很深。“累計已簽訂協議435戶,拆除房屋399戶;完成土地丈量1700余畝;解決遺留問題、化解矛盾糾紛540余起。”
奔走在田間阡陌的這群大學生“村官”,用皮尺丈量著農戶的土地,用腳步“丈量”著變化的新城,用心“丈量”著成長的青春,在光明新城建設中留下了感人的青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