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做下來,實現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在河北省柏鄉縣趙上京村中草藥種植基地,“80后”村官趙現濤指著長勢良好的中藥材說。
2012年,趙現濤辭掉省城一家大型乳業公司的工作,回到柏鄉縣當上了一名大學生村官。了解村情后,他決定尋找一個示范性強、投資不大、收益期短的項目,帶動村民們創業。
一次偶然機會,電視上一則發展生態高效農業的新聞,讓趙現濤產生了靈感。隨后,經過半年多的考察,他決定在中藥材種植方面打開創業突破口。說干就干,他流轉土地50畝,搞起了白術、旱半夏兩種中藥材的生產試驗。“雖然當時技術還不成熟,但每畝地收入還是達到3000多元,是傳統農作物收益的近4倍。”第一年種藥材,就在當地引起了很大反響。
2013年,趙現濤又流轉了50畝土地種中藥材。“創業不能蠻干,要一步步來,從小做大。”種植了兩年,看到中藥材收益穩定后,趙現濤大幅度擴大了種植規模,成立了泰德隆中藥材合作社。截至目前,已發展90多戶村民入社,流轉土地1000多畝,成為河北省百家“千畝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之一。為了解決村民們擔心的后顧之憂,他與安國市的一家企業簽訂了長期購銷合同,一到藥材收獲季節,客戶就會全部派車拉走。
當然,創業過程中也有不少不為人知的艱辛。最初種植中藥材時,有一次打錯藥,50畝白術苗全部死掉了;流轉土地時,也遇到過群眾不理解,說他毛頭小娃,不知深淺……不過,趙現濤從來沒有放棄,最終守得云開見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