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合爾以帶領農戶養羊
牛羊肥了,村民票子多了
路通了怎么致富,是個大考驗。
過去,每家養一兩只羊,是為了新年招待客人。阿合爾以回到村里后,找來村里幾個有想法的年輕人,圍著彝家火盆,聊了很多次,碰撞出很多想法。最后,村里決定,將成立養羊合作社作為突破口,邀請專家培訓指導技術,黨員和年輕人帶頭養,干給群眾看。第一年,“吃螃蟹”的村民只有幾個。年底賣羊,養羊人家兜里多了厚厚一疊鈔票,其他村民煞是羨慕。第二年,村里幾乎家家參加合作社,戶均養了17只山羊。
早晨羊兒出圈,路上“羊流”滾滾,藍天翠嶺仿佛也沾染了這一刻的喜悅。村民沙馬子者在阿合爾以的幫助下,養了60只山羊,去年他家收入近3萬元,徹底摘掉了貧困帽子。
短短幾年,全村種植核桃6萬多株,養殖山羊1200只、牛58頭、黑豬100頭,發展白魔芋320畝,養蜂40箱,產業基礎漸漸強起來。村民阿樹子巫家養了兩頭黑豬,收益4000元左右,比過去翻了番。村民都夸阿合爾以干得好:牛羊肥了,票子多了,日子好過了。2017年,覺普村順利通過雷波縣、涼山州兩級脫貧驗收,退出貧困村行列,村里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羊啃草,要控制,不能多養。”眼下,阿合爾以正籌建覺普村造林合作社,開發9600畝荒山荒坡,栽種七葉樹、青花椒、柳杉,力爭再過3年,讓村里產業再上新臺階。同時規劃的還有獼猴桃種植。先期試種的結果表明,當地氣候條件適合獼猴桃種植。今年9月村里將發動村民種植60畝獼猴桃,拓展新的致富路。
不畏閑言,啟動安置房建設
村民手頭寬裕了,但他們還住在破舊危險的房子里,這讓阿合爾以揪心。千年來,彝民房屋沿山梁分布,簡陋又分散。有的人家,孩子玩耍的地方緊靠山崖,相當危險。2017年,村里啟動3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建設。土地糾紛、資金短缺,各種困難向阿合爾以撲過來。承包工程的建筑公司發難,說材料運到山里費用超預算,不想干了。很多人冷眼旁觀,有的甚至說出“阿合爾以假公濟私”這樣的話。
阿合爾以把委屈埋在心里,頂住壓力埋頭干。琢磨來琢磨去,他采取“一對一”方式,發動黨員、干部代農戶建房,每人負責一戶。正當他為補償款不夠發愁時,扶貧工作隊后方單位雪中送炭,只用了4個月時間,就完成了“不可能的建房任務”。搬家那天,3組27戶貧困戶、2戶隨遷戶,歡歡喜喜住進敞亮的新居,他們都說村里辦了件大好事。
肚子里有“墨水”,才是走出貧窮的長久之策。阿合爾以格外重視扶智,他四處奔走呼吁,終于在村里建起了幼教點,又動員農戶把學齡前兒童送過來,接受正規教育。此外,他還牽頭建起農家書屋,邀請農技專家、職教老師來上課,讓全村大部分村民至少掌握一門實用技術。
由于村里建設項目多,很多夜晚,阿合爾以都是與駐村工作隊員一起值守在工地,家里兩個孩子完全顧不上。最讓他感到內疚的是,對不住自己的母親。阿合爾以2歲時就失去了父親,母親帶著他和弟弟艱難度日。他很小就開始做家務做農活,常背著弟弟,一邊煮飯,一邊借著灶臺的火光讀書。“家庭的艱難,增加了我的責任感。”
2016年底,阿合爾以的母親患癌癥,在家保守治療。他沒有多少時間回家照顧母親,成了他一生最大的遺憾。“媽媽病逝那天,我在建房工地,得到消息時很痛苦。我的雙腿當場就站不住,跪在地上好久。處理好母親后事,我就趕回工地,別人勸我休息幾天,我覺得,只要我能當好村主任,為村民帶來幸福生活,媽媽在天上就一定會原諒我,因為這是她的遺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