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馮志恒幫助貧困戶售賣地瓜
4月中旬,一條《村官眾籌扶貧,美味農家香椿16.9元包郵》的消息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原來,山東大學生村官馮志恒為香椿預售開始吆喝了。“我們為村里的貧困戶專門設立了一個電商扶貧項目。種植的香椿,在輕松籌平臺以‘村官優品'品牌包裝售賣,銷量很不錯,所得利潤分發給村里貧困戶。”馮志恒高興地說。
馮志恒是個敢想、敢闖、敢干的90后,2015年從山東師范大學畢業后來到夏津縣東李鎮張官屯村做了一名大學生村官。兩年時間里,他致力于發展農村電商,創辦了“村官優品”品牌,借助輕松籌、淘寶等網絡平臺,拓寬了地瓜、鵝蛋等農副產品的銷售渠道,產品賣到全國20多個省市。他還推出了“小馮辦事”微信號,免費幫村民進行網上代購商品、訂票、充話費等服務。先后獲得中國好人、德州市五一勞動獎章、德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等榮譽稱號。
馮志恒最為牽掛的是村里的14戶貧困戶,他們大多年老體弱、無勞動能力,或因病致貧。馮志恒挨家挨戶走訪,了解他們的情況和需求。一番調研后,馮志恒發現村內限制宅基地很多,上面雜草叢生不僅影響村容,而且還造成了很大的資源浪費。是不是可以利用這些資源為貧困戶增加點收入呢?
通過前期咨詢,馮志恒選擇了種植香椿。“香椿前期投入小、見效快、后期管理也不費勁兒,關鍵是市場行情比較好。”馮志恒計劃,在香椿上市初期可以高價賣給超市,大量上市后可以通過網絡眾籌銷售。
今年年初,馮志恒與村里種植香椿的農戶姜容波合作,將1萬元作為貧困戶入股資金,收獲的香椿全由馮志恒負責銷售,約定拿出收益的40%為貧困戶分紅。他們平整了村內2畝左右的閑置宅基地,種上了香椿。清明前后,齊腰高的香椿長出了嫩芽。按照原計劃,馮志恒將頭茬香椿賣給附近的超市,剩下的全部進行包裝,在輕松籌平臺的扶貧板塊發起眾籌,1000多斤左右的香椿賣了近萬元,除去平整土地、買苗的成本,一戶貧困戶大約能分200元。
66歲的王玉合是村里的貧困戶,妻子早逝,自己身體也不好,唯一的女兒患有糖尿病并發癥,高額的治療費用讓他難以承受。得知馮志恒種香椿,他就積極到現場幫忙,還經常去看看香椿的長勢。“小馮處處為我們著想,明年等他擴大規模的時候,我一定參與種植,通過勞動致富。”
張官屯村是個傳統的農業村,村民種植地瓜、小麥等經濟作物經驗豐富,地瓜種植規模逐年擴大,形成了遠近聞名的地瓜交易市場。面對農村電商如火如荼的發展態勢,馮志恒琢磨著如何讓農副產品搭上互聯網的快車。在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9月,馮志恒辦起了全縣第一家鎮級電子商務創業園,他走家串戶采集農副產品信息,線上線下進行推廣。截至目前,創業園先后培訓群眾500余人,開設網上店鋪7家,幫助成立村淘店3家。
馮志恒還聯合夏津的其他大學生村官建立了微信公眾平臺“夏農之家”,每日推送三農信息、農副產品出售采購信息、涉農新政等。目前,“夏農之家”公眾號關注人數已近3000人,通過公眾平臺已促成交易120余筆,交易額達百萬余元。
說起賣地瓜,馮志恒曾經創下一個紀錄,3天時間網上售地瓜10余噸,在當地傳為美談。那是去年9月,村里地瓜大豐收,但地瓜行情卻大不如前,出現了滯銷的現象。于是,馮志恒聯系到輕松籌平臺,用“村官優品”品牌為村里的優質地瓜代言,一舉解決了地瓜銷售難的問題。
馮志恒打算,明年至少再清理出10塊宅基地,改種四季香椿,從3月到10月都可以采摘。“村里的種糧大戶也有意愿加入到種植香椿的行列。我們打算成立合作社,讓貧困戶入社干活掙錢。”對于今后的發展,馮志恒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