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主席,前些年群眾積極響應退耕還林的號召,大片的耕地都種上了竹子,你看看這滿山翠綠的竹林,咋就不見群眾砍去賣呢?”云南省水富縣太平鎮鹽井村主任助理鄭靜問道。
“現在竹子收購價格太低,加之運輸不便,群眾都不愿砍。鎮里打算利用豐富的竹資源發展竹編產業,打造竹編品牌,助民脫貧致富。” 太平鎮人大主席唐家龍回答道。
這是今年初,鄭靜隨唐家龍入戶走訪路上的一番對話。
太平鎮,民風淳樸、山川秀麗,曾榮獲“省級文明小城鎮”、“省級衛生鎮”、“昭通宜居鎮”等稱號。但受制于交通等因素,目前全鎮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106戶、3831人,貧困人口占比大,脫貧攻堅壓力大。為此,太平鎮黨委、政府因勢利導,將竹編產業納入全鎮發展規劃,鎮里成立了竹編協會,各村成立了分會,并給予人財物支持。考慮到大學生村官接受新事物快、信息靈、熟知新媒體運用等優勢,采用“政府+協會+村官+農戶”的形式,給全鎮大學生村官壓擔子,讓他們擔任竹編協會理事,力推竹編產業發展。
目前,太平鎮已先后在鹽井和復興兩個村開辦過建檔立卡貧困戶竹編工藝技能培訓班,培訓出一批竹編能手。他們編織的簸箕、水果籃、篩子、花籃等工藝品,做工精致、造型新穎,除在當地集市銷售外,還在周邊縣市重大節慶上展覽銷售。今年3月,在“云南?水富?太平第三屆桃花文化旅游節”上,竹編工藝品一經亮相,游客們爭相購買,并當場下了很多訂單,一舉打響了太平鎮竹編名牌,竹編產業扶貧初見成效。貧困戶白永富說道,“我現在編得還不是很好看,但三個月竹制品已經賣了2000多元。再學學,以后肯定能在這上面掙更多錢。”
眼下,太平鎮的大學生村官們紛紛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給“太平竹編”打廣告,在提高太平鎮竹編產品知名度的同時,期待竹編產業早日成為富民的 “綠色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