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帶著老師們殷切的期盼和學弟、學妹們沈甸甸的祝福,我畢業了!背著行囊,回到自己的家鄉建德壽昌,自信滿滿、熱情洋溢地開始了我的大學生村官工作。
村干部的友好讓我感動
還記得第一天到村委會報到,做了一番略帶書生氣的自我介紹,當村里得知來了新的大學生村官,村干部不僅為我專門騰出一間辦公室,而且還配備了新電腦、打印機等等,給我的工作帶來極大便利。
有時候不能按時回家吃飯,村會計看在眼里,沒過幾天就買了一箱方便面,放在我辦公室,還關切地說:“工作是要緊,但也不能餓著肚子”,聽完后,一陣暖流涌上心頭,頓時眼眶濕潤了。每天騎著電瓶車上下班,村干部都會叮囑我騎車要注意安全,我知道,在他們的眼里我還是個孩子。
村民的坦率讓我安心
從當“村官”的第一天,我就告訴自己,作為服務農村的基層工作人員,就應該俯下身子,接接地氣,不僅要走進群眾的家里,更要走進群眾的心里。除了跟著村干部走村入戶了解民情以外,在村間小道亦或是回家的路上,一支筆,一本民情日記,與村民們聊聊家常,沒有特殊的準備和要求,反倒少了一份顧慮,多了一份真誠。
在與村民交談中,深深體會到“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今年69歲的陳貴松急沖沖趕到村委會,向村委會反映自家房屋因年久失修,墻體已有裂痕,部分墻面脫落等情況。隨后我便與村會計到陳貴松家中查看實情,拍下房屋當時現狀,還問了其家庭成員情況。離開時,看著陳貴松無助的眼神,心里很不是滋味,想著一定要盡自己的努力幫助他。
工作者的認真讓我敬佩
背著雙肩包、手拿相機、頭頂草帽、腳穿雨鞋,與征地拆遷工作人員一道,爬山頭、踩泥地,用相機記錄征地拆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累了大家就坐在田埂上歇一歇,熱了就把樹葉當成扇子,他們嚴謹的工作態度是我學習的榜樣。回來之后立即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成通訊報道或是調研材料,把所拍攝的照片配以文字,發布村級官方微博,讓更多人知道村內動態。
不覺得苦,也不覺得累,因為帶點“土氣”,才能讓我更好地融入農村,適應大學生村官工作,這些成長經歷對我來說都彌足珍貴。
一年的歷練讓我深刻
經過一年的工作積累,我認識到做好大學生村官要“三心合一”。
一定要細心。特別是向村民收發各類證件時,要盡早在各自然村貼出公告,給那些長期在外工作的村民留有準備時間,還要注意做好登記和保管工作;村委會決定召開黨員或村民代表大會時,要提前2~3天通知,對不能參加會議的村民在備注欄里標明原因。還要花心思總結農村工作方法,在農村上門做工作要“趕兩頭”,一頭是早晨、一頭是傍晚,白天村民要起早外出工作,所以作息時間很有規律。要在不打擾村民生活的前提下把工作做好,減少群眾的抵觸情緒。
一定要耐心。在給村民解釋各類政策之前,自己要先將有關文件精神熟透于心,同時,認真傾聽村民訴求,試著去了解他們的難處,學著換位思考。在征地過程中,一些失地農民會擔心,賣了土地以后吃什么,覺得沒了依靠,通過跟他們耐心講解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標準的政策后,一些村民就豁然開朗,態度有了明顯改變,最后同意簽訂解除土地承包合同。所以在農村把強農惠農政策宣傳好、引導好,對轉變村民思想觀念大有好處,也有利于開展工作。
一定要用心。無論大事小事,都要用心對待。現在的農民不僅僅局限于為家中的“一畝三分地”而忙碌,他們開始注重生活,對村莊環境、飲用水、業余文化活動……提出更高要求。這些變化要深入基層、仔細觀察、認真領悟才能發現。同樣,農村的發展與村民積極配合密不可分,只有與群眾走得近了,心才會更近,勁才能往一處使。一個村子就是一個大家庭,要讓每一個成員都有歸屬感、幸福感、滿足感。
如今,我已經把村委會當成了自己的家,回顧一年的工作,我告訴自己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既要仰望星空,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又要腳踏實地,把本職工作做好。不疑慮、不迷茫、不退縮,不管幾年后的自己走上何種工作崗位,“大學生村官”將是我所扮演的社會角色中,一個不可磨滅的身份,相信這段“大學生村官”生活,會是我人生中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