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豐縣把大學生村官創業工作作為“重頭戲”來抓,通過在完善制度設計、創新服務機制、加強日常管理方面下“苦功夫”,著力提升大學生村官服務村集體發展和帶領村民致民能力,精心巧搭平臺,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順利成才。
制度落地“搭平臺”。該縣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通過建立一系列學習、交流、幫帶等制度,不斷提升大學生村官政治素質和業務技能,為更好地服務農村奠定基礎。搭好學習平臺,把大學生村官列入每年的干部教育培訓規劃,在縣鄉黨校開設主題培訓班次,對大學生村官進行集中培訓,要求培訓時間不少于3天,培訓內容涵蓋黨的基層政策、涉農法律法規、農業實用技術、自主創業和做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等多方面,僅去年,全縣共舉辦崗前培訓班3期,培訓大學生村官78人次;同時依托職業培訓中心、產業基地等培育主陣地,每年對大學生村官進行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進一步提升了大學生村官隊伍的整體素質。搭好交流平臺,創建成立了廣豐大學生村官聯合會,通過開展“四個一”活動,即每年組織召開一次聯誼會,每半年到大學生村官任職村進行一次調研指導,開通一部大學生村官服務熱線電話(0793-2637437),建立一個村官QQ群,為村官學習交流提供平臺,讓新老村官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同時要求每人每月上報1-2條有價值的工作信息,每季撰寫1篇學習體會、每年完成1篇有價值的調研文章,引導每名大學生村官通過自學增強能力素質。搭好幫帶平臺,建立縣、鄉鎮(街道)和村(社區)領導干部與大學生村官“3+1”結對幫帶制度,及時了解大學生村官的思想動態,面對面傳授農村工作經驗,手把手幫助他們提升服務群眾能力,此外,縣委組織部還堅持“每月一約談”、“每季一例會”制度,及時幫助大學生村官解開心里疙瘩,解決日常難題。
廣泛歷練“搭舞臺”。積極拓寬鍛煉渠道,通過交任務、壓擔子,做義工等形式,讓大學生村官在接受實踐檢驗和打磨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實際工作水平。交任務,對新到任的大學生村官原則上安排擔任村支書(村主任)助理職務。明確8項職責,包括宣傳黨的惠民政策、加強村級組織建設、研究制定集體經濟發展思路、開展便民服務工作、倡導文明村風民風、參與農村黨務、負責遠程教育等方面,對工作經歷豐富、條件成熟的,推薦擔任村支書或村主任等職務,使其盡快成長起來。壓擔子,建立大學生村官信息庫,根據每名大學生村官的優勢和特長,結合他們自身的意愿,有針對性地把大學生村官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對有經濟專長的大學生村官,安置到經濟薄弱村,對政法知識相對豐富的大學生村官,安置到矛盾多發村,對挑戰意識強、敢于吃苦的大學生村官,安置到艱苦偏遠村,使他們能夠各展其長,在得心應手的工作中增添信心,融入農村。做義工,通過發放志愿者注冊登記表,列出服務選項14項,由大學生村官根據自己的優勢和專長,自愿申報,成立了一支44人組成的大學生村官志愿者隊伍,每年組織開展1次以上志愿服務,通過開展科普宣傳、法律援助、政策宣傳、醫療服務、糾紛化解、扶貧幫困等志愿活動,進一步激發大學生村官的服務熱情,培養了他們高尚道德情操。
引領扶持“搭擂臺”。開辟創業綠色通道,縣委組織部積極協調有關部門,按照中央和省、市有關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有關政策,成立廣豐縣春蕾大學生村官農業合作社,對大學生村官創業合作社提供優惠條件及幫扶措施,推動大學生村官創業富民興農。其中,該縣工商部門在大學生村官合作社登記注冊時簡化程序、降低門檻;農業部門每年選擇一定比率大學生村官創業合作社作為專項扶持對象;人社局和廣豐村鎮銀行等部門為大學生村官創業提供貸款綠色通道;各鄉鎮(街道)結合本地產業發展狀況,具體組織大學生村官積極開展農業產業化種植。建立大學生村官創業基地,該縣采取“村官+基地+村民”的模式,堅持以“自愿、開放、合作”的原則,立足農村,帶動村民一起創業,形成創業致富的強大合力。其中,“自愿”是指根據大學生村官“積蓄少”、“抗風險弱”等特點,由村官自己決定是否投身創業集體;“開放”是指在村官創業集體中,歡迎原任村官或村民一同加入;“合作”是指要求大家在創業集體中按章程辦事,共同維護村官創業集體的利益。目前,廣豐縣已成立村官創業農業專業合作社3個,共吸納村官18名,村民26人,投資總額780萬元,種植馬家柚202畝,目前馬家柚基地預計2-3年即可掛果,年輕村官將品嘗自己自主創業的“甜果”。完善村官服務機制,針對大學生村官“經歷單一”、“創業技能相對缺乏”等問題,縣委組織部著力加強即時服務和跟蹤服務,在全市率先成立大學生(村官)服務科,定期組織相關領導、專家、企業家講解創業政策法規、傳授創業基本知識、分析創業典型案例、介紹創業經驗和體會。并邀請農業專家和技師,深入到村官創業的種養殖基地,進行手把手教導、面對面傳授,提高村官種養技能和管理能力。重點選擇一批工商企業、農業龍頭企業、種養殖基地、專業合作社等,作為村官創業的觀摩學習基地,組織選派大學生村官參與生產經營與管理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