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生村官工作的多次調查中,發現服務期中途離崗的“村官”中,大多數為考取公務員或進入事業編制單位。這兩項占據了就業渠道的半壁江山,一些即將參加“村官”考試的考生也將公務員看作未來出路之一。
考取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是解決服務期滿“大學生村官”就業的出路之一。不論選擇何種就業渠道,我們都應尊重他們對自己未來職業的選擇。但是,作為當代大學生,不管因何原因選擇了“村官”,都應該珍惜這個鍛煉的機會,而不能僅僅把它當成考錄公務員或其它工作的一個跳板。
當一名大學生“村官”,要有好心態。心態決定命運。大學生“村官”雖然身處農村,工作、生活和學習環境都比較艱苦,但這個崗位也有它的獨特優勢,比如:可以全面了解農業、農村、農民的生產生活現狀,豐富個人閱歷,以后一旦有機會進入機關工作或擔任領導職務,我們在制定政策或決策時,更能準確把握農民的所想所盼。當我們懷著熱愛之心去看待這份工作時,就一定會慢慢喜歡上這個職業,進而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當一名大學生“村官”,要善于向農村干部學習。“村官”叫“官”不是“官”。農村干部的報酬并不多,卻在為村里各種事務四處奔走;他們文化水平不高,但對村里的情況卻了如指掌,復雜棘手的問題在他們手里很快都能解決。他們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雖土,但管用,老百姓認可。這種為人處事的方法帶著智慧。是在大學和書本中從來沒有過的。大學生“村官”在農村的大事小事中,要多做主角、少當旁客,使自己在不斷的參與中學習,在不斷的學習中成長。
“村官”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服務期滿后還要在做選擇,所以一定要對自身做加法,鍛煉自己。面對未來的職業選擇,我們在“村官”的崗位上,雖然不能說干一輩子,但一定要干好當下這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