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江蘇省句容市天王鎮了解到,該鎮在崗村官中有9人創業,而且多個項目在省市大賽中摘金奪銀。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創業村官擁有一支相當給力的“導師團”。
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村官,有熱情、有想法、有干勁,但也存在著缺資金、缺技術、缺經驗的不足。他們一旦走上創業富民這條路,難免會遇到諸多“攔路虎”。如何讓他們少走彎路、少栽跟頭,各地都在積極探索扶持機制,比如,湖北襄樊市通過組織“相親會”,讓創業村官與導師互選心儀“對象”;江蘇灌南縣為每名村官“定制”創業導師。不難看出,“師傅帶徒弟”是被普遍采用的一種做法。然而,就其實際效果看,有的好一些,有的也很一般。那么,創業村官究竟需要怎樣的“導師”呢?解析天王鎮這個樣本,或許能找到答案。
好的導師,要善于做“把關人”。全國時代楷模、著名農業專家趙亞夫長期在天王鎮戴莊村蹲點扶貧,該鎮聘請他為大學生村官創業的“總導師”。每一屆新村官到崗后,先安排他們到戴莊農業實驗園跟班學習技術、管理和營銷。一個月學習期滿后,再讓有志創業的村官在生產組織、科技服務、產品銷售等環節歷練一段時間,零距離觀察他們的實際本領。在此基礎上,要求每人提交一份創業意向書,內容包括項目選擇依據、資金解決方案、市場前景分析等,并組織相關專家進行可行性論證。只有那些有想法又有辦法的,再可以啟動“創業鍵”。據了解,先后有好幾位“熱情有余、能力不足”的村官,提出的創業想法讓趙老師給否了?!皠摌I有風險,不是人人都可涉足的。大學生村官創業一旦受挫,不僅背負經濟壓力,甚至會給今后的人生留下陰影。更何況,創業不是大學生村官唯一的努力方向。善于說不,其實也是一種愛護?!?趙亞夫說。
好的師傅,要善于當“保姆”。在天王鎮,除了趙亞夫這個“總導師”,還組建了一個“導師團”,成員包括鎮江農科所專家、鎮領導、村干部等,有的“一對一”,有的“多對一”,為創業村官提供思想、生活、能力上的“保姆式”服務。天王鎮有一處500畝的大學生村官創業基地,每個創業村官可無償領取20畝,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實戰演練,實戰中碰到什么問題,導師就幫助解決什么問題。市農科所的專家還編了一套《實用讀本》,就草莓栽培、有機水稻種植等提供技術支持。天王鎮在幫扶創業村官過程中有這樣一件事被廣為傳誦:一次,一位村官因不幸患上急性心肌炎住院治療,可當時正處于果園栽植樹苗的關鍵期,72歲的趙亞夫竟然頂著凜冽寒風,替他下田種樹,凍得瑟瑟發抖。
好的導師,要善于培養情懷。趙亞夫說,“村官創業的目的不是當個體老板,而是要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助農民富?!闭腔谶@樣的理念,天王鎮“導師團”的成員要求創業村官,定期為村民開展義務幫工,在勞動中體會農民的甘苦,拉近與農民的感情。在制定創業計劃時,要為村民多提供就業崗位,尤其要吸納貧困戶加入,讓創業成果與農民共享。大學生村官汪厚俊興辦的有機循環莊園,年產值達100萬元,已成功帶動60多戶村民致富。
當下,脫貧攻堅已進入啃硬骨頭階段,鄉村振興藍圖也一步步變成現實,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村官加入到創業富民大軍,對他們的幫扶如何撓到癢處、落在實處,天王鎮的理念與做法,給了大家有益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