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海浪、胡小榮、周志剛是經過組織考察的大學生村官,現分別任東鄉縣圩上橋鎮后溪村村支書、主任、民兵營長。2012年6月以來,三位看似文質彬彬的80后村官以行動凝聚民心,引領群眾走上致富路。
修好厚溪到田西、樓下坑等6個自然村的公路,破解群眾出行難是三位村官上任后辦的第一件實事。昔日這條路全長約5.3公里的山路,坑坑洼洼,只能過板車、手扶拖拉機,村民們售糧賣豬、小孩上學很不方便。當時,村委會沒有辦公場所,他們就在村小學借了2間教室辦公,同時成立修路村民理事會,由群眾推舉老黨員、老干部、村小組長等7人為理事,負責修路的具體事務。為籌措資金,他們四處跑項目,爭取鄉村能人捐款。僅100天時間,一條長4公里、寬3.5米的水泥路就竣工了。
回首修路的日日夜夜,三位村官感觸良多。他們不會忘記,當路修到胡勝全家門口時,老胡曾漫天要價,三位村官一次次登門拜訪、推心置腹,終于打開了老胡的心結。當年底,胡勝全兒子患病花費20多萬元,三位村官積極為其申請民政大病救助、辦理低保,讓其享受最高標準的救濟及特殊病例補貼近10萬元,并從辦公經費中擠出1000元慰問,令胡勝全深受感動,也讓村民們看到了年輕村官的一片真情。
靠著赤誠和奉獻,三位村官不僅修好了一條條到村入戶的水泥路,而且修通了溫暖民心、激發群眾創造的心路。該村西北方有2座山塘水庫,可解決400多畝農田灌溉,但下游渠道堵塞、橋梁損壞、道路坑洼,影響了農業生產;厚溪水庫下游渠道上一座石橋去年5月被洪水沖塌,急需重修;村文化廣場缺乏體育設施;空巢老人增多需要精神撫慰。面對村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三位村官一心撲在工作上,用智慧和汗水帶領群眾創造新生活。如今,穿行村里,以條石襯砌的渠道流水歡暢,新修的石橋連通兩岸,空巢老人結對服務全面啟動,村文化廣場里建起了標準籃球場,添置了張乒乓球桌及單杠、雙杠、秋千、高低杠等健身器材。
群眾都致富,才是真正富。三位村官都曾有創業致富的經歷,他們進村后,從山東濱州引進優良冬棗,并利用豐富的水資源開展特色養殖,創辦生態農莊,為山村描繪出科學發展的美景。近日,上海一客商到村考察后,決定在此投巨資興辦生態觀光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