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襄垣縣東湖北邊,坐北朝南的門面房依次排開,整齊劃一的金字招牌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這就是當地有名的大學生村官創業一條街。
“選擇這么好的地段集中呈現大學生村官的創業成果,是我們村官工作提檔升級的一個縮影,目的是通過集聚人才、資金、信息等創業要素,示范引領全縣大學生村官在創業富民的道路上邁開更加堅實的步伐。”襄垣縣委常委、組織部長賀思宇介紹說,在此駐扎的村官,都是經過遴選的,他們的創業項目孵化功能強,輻射作用大。
據了解,4月份開張的這條創業街上,目前共有門店11間。與一般店鋪不同的是,經營模式不是簡單的買賣行為,更主要的是新產業、新產品的展示窗口。
張寧超,古韓鎮侯村黨支部副書記,也是創業街上“瀮豐陽臺蔬菜”門店的掌門人。2008年被選聘為大學生村官后,他聯合其他4名村官創辦了瀮豐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特色蔬菜水果種植。去年底,他從媒體上看到陽臺蔬菜的種植信息后,對這個項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該縣大學生村官管理辦公室派專人和他一起到外地考察。如今在門店里展示的陽臺蔬菜種子、基質和花盆吸引了市民的眼球,前來咨詢的人絡繹不絕。“在城區有這樣一個門店就是不一樣,等于每天做免費廣告,要不了多久,綠色有機的陽臺蔬菜就會走進千家萬戶的餐桌。”談到創業街帶來的好處,張寧超滔滔不絕。
和張寧超有著同樣感受的是“晉民豐土特產”的店主、大學生村官張并峰。他雖在偏僻的上馬鄉老嶺村任職,卻在當地小有名氣。他曾經領辦了長治市首家農民專業合作社,也是長治市第一個注冊農產品商標的村官。依托大學生村官創業一條街,憑借“綠色無污染”和“大學生村官創業項目”兩張名片,張并峰創立了小雜糧從田間到餐桌的直銷經營模式,市場越做越大。
“創業街開業,我們就業了。”說這話的古韓鎮南關村留守婦女當初并沒有想到,村委主任助理王藝苗開設的 “紅玫瑰婚禮策劃部”,讓她們從此有班可上,有事可做了。原來,王藝苗在村工作時發現,大多數留守婦女在接送孩子上學之余,只能待在家中消磨時光。幫助她們實現家門口就業成了她努力的方向,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得知婚典禮儀用品有一定的市場前景,便招聘了20多名待業女工,為她們培訓手工生產婚慶系列拱門、彩繪拱門等技術,并將婚禮策劃、婚慶服務和產品銷售有機融合,產品通過阿里巴巴、淘寶、百度等多家網絡平臺銷售至全國及馬來西亞等地,創業街上的實體店成為產品展示的重要窗口,許多客戶看樣訂貨。
如今,走在襄垣的創業街上,你總會看到一個個年輕的身影,大學生村官同行們在這里聊想法、談思路、交流信息。創業人才的集聚效應如同酵母一樣,使創業蛋糕持續發酵,越來越大。目前,襄垣縣192名大學生村官中已有26人領辦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了自己的公司,180多名村官參與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