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我幫您,有事您說話!”自2011年福清市大學生“村官”自發開通“村官580”平臺以來,先后有百余名大學生“村官”加入。如今,這一平臺已覆蓋福清市24個鎮街80多個建制村。以此為基點,架起了一座溝通大學生“村官”服務鄉村發展,為村民辦實事的新橋梁。
開通平臺搭起舞臺
2008年,福清市成立我省首個大學生“村官”團支部,創辦內部交流刊物,定期刊發大學生“村官”基層任職的典型經驗和心得體會文章;每月組織開展以讀書沙龍、課題調研、案例研討、參觀考察為主要內容的學習交流活動。
2011年,在此基礎上,大學生“村官”們自發提出建設“村官580平臺”。一個同時兼具網站、微信、微博以及QQ群等子平臺的復合性平臺很快建立起來了。福清大學生“村官”團支部同步跟進,邀請已轉崗的大學生“村官”、選調生、青年團干等人員組成“村官580”百人導師團,開展結對幫扶,切實提高大學生“村官”解決農村實際問題的能力。
平臺建成后,大學生“村官”將自己所在村需要的資源或要解決的問題,通過網絡發帖尋求各方支持。每個“村官”任職的建制村都設立了“村官580”服務窗口、“村官580”信箱,開通“村官580”服務熱線,及時聽取民聲、反饋民意、匯集民智。同時,在“村官580”論壇上,曬出每位大學生“村官”的特長優勢和任職村的村情特點、資源優勢等,實現“村官”與“村官”之間、“村官”與村之間以及村與村之間的信息互通。
“村官”結對互相幫扶
畢業于武夷學院的2012屆“村官”俞佳是“村官580”平臺的受益者。
去年9月,俞佳始任青嶼村黨支部書記助理。當時,她任職的青嶼村和太武村交界處有一個養殖場,但村路窄小彎曲,安全隱患大,給村民和養殖場車輛出行帶來不便。村委讓俞佳也參與到村道修建的資金籌措工作中來。要修村路,須和太武村商量著辦,可太武和青嶼都是經濟薄弱村,資金短缺,申請撥款補助難度又很大,這可怎么辦?
這時,俞佳想到了“村官580”。她找到平臺為她確定的結對幫扶導師已轉崗鎮黨政辦工作的2010屆大學生“村官”翁國雄。翁國雄先是根據工作經驗指導她如何書寫申請補助報告,并同時在“村官580”平臺發布相關信息。
“消息很快就在‘村官580’平臺有了回應,大家積極跟帖支招,并通過電話、QQ群、微信等方式與我聯系,告訴我申請資金的步驟與方法。”俞佳說。
很快,青嶼村修路的補助資金報告順利提交,資金落實。福清市老區辦、水利局、財政局和沙埔鎮等部門共撥付31萬元補助資金。現在,青嶼村和太武村之間一條總投資130萬元、長近1000米、寬8米的新村路已打好路基,年內即可通車。
拓寬渠道多辦實事
“村官580”平臺突破時空的限制,創新服務方式,不僅為大學生“村官”提供幫扶,更拓寬了大學生“村官”服務群眾的渠道。平臺建立以來,福清市大學生“村官”累計為群眾提供政策咨詢7000多人次,舉辦實用技術培訓80余場,提供發布市場信息、招工信息等2000多條,化解各類矛盾糾紛500多起。新農村建設中常遇到的資金、技術、人才之困等舊瓶頸得到有效破解。
在沙埔鎮赤礁村沿海,耕地少,灘涂資源豐富,不少村民想搞海產養殖,但缺乏啟動資金。2008屆大學生“村官”陳志為村里成功引入“YBC”(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創業資金,順利解決啟動項目資金難題。
“村官580”平臺的開通,使陳志的個人做法顯現出橫、縱向的擴散效應。橫向上,平臺為“YBC”創業基金、郵儲小額貸款等獲得提供了穩定的渠道,目前,通過該平臺,累計引導大學生“村官”掛職村發展特色物種種養項目10多個。縱向上,陳志的做法也通過平臺延續下去。
如今,在赤礁村,通過該平臺引入的“YBC”資金和郵儲小額貸款,已成功帶動當地100戶村民以合股、獨立、合伙的形式搞起海產品養殖,走向致富路。2010年,原先開小賣部的村民陳啟星通過平臺申請到5萬元小額貸款作為啟動資金,發展花蛤育苗。陳啟星現在的年收入達50多萬元。
與此同時,“村官”們還通過平臺發布資源信息,幫助養殖戶在鮑魚等海產品養殖方面取得定期技術指導,同時利用平臺資源,成功進入商業網絡,促進該村水產養殖業建成自有的分銷渠道。赤礁村的花蛤苗、紫菜、海帶等通過分銷渠道銷往國內廣東、遼寧、山東,以及海外韓國、越南等地,年銷售額達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