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8月28日至30日,本報記者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采訪,在大學生村官的辦公室、宿舍、創業園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所見所聞既令人鼓舞,也引發思考。現將相關場景以手記形式呈現給讀者,以期共同探索完善大學生村官工作長效機制。
李子成熟的季節,內蒙古土默特左旗畢克齊鎮大旗村,千畝李子園彌漫著醉人的果香。
8月28日10時許,一場小型座談會在該村會議室舉行,來自土左旗的10位大學生村官娓娓講述著自己的成長經歷,青春履歷上寫下了辛酸與幸福、艱苦與收獲。說到動情處,5位女村官幾度哽咽,紛飛的思緒在洞開情感閘門的同時,也將奉獻之路鋪展在記者面前……
動情,只因融入環境的不易
“從學校到農村、遠離家鄉、語言不通、風俗不同……現實的困難超出了原先的想像。剛來的時候,心情都是灰沉沉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撐過一個月?”說著說著,察素齊鎮什兵地村書記助理桑楞格,順手拿起了桌上的紙巾擦拭眼淚,“我家在牧區,從小見過喂羊、放羊、剪羊毛,到這里來連犁地都沒看過,工作上困難一個接著一個。”
從山東農業大學大田育種專業畢業的劉鑫,當村官之前已在一家媒體干了一年。在一次“走轉改”活動中,她接觸到幾位大學生村官,便對村官崗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012年8月被選聘到兵州亥區域服務中心什報氣村任主任助理。從小在呼和浩特城區長大的劉鑫講到這里,有些不好意思地壓低嗓門:“第一次看到村里的廁所,我愣住了。長這么大沒見過傳說中的旱廁,蒼蠅亂飛、蛆蟲亂爬,根本蹲不下去,當場就有點惡心!”當劉鑫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時,村支書楊文林的一句話,讓她堅持了下來。“第一步就是融入環境,這一步走不好,就會拖以后每一步的后腿。”劉鑫咬咬牙,繼續了她的村官之旅。
“不過,幸福是需要比較的,我們的條件還算好!”桑楞格感慨地說,那些分到偏遠牧區的村官,冬天沒有暖氣,全靠自己揮錘子砸炭生爐子,還要提防一氧化碳中毒。“他們都能堅持下來,我們還能抱怨什么呢?”
動情,只因贏得信任的付出
兵州亥區域服務中心小里堡村書記助理郭利,是在一種被懷疑甚至是不信任的環境中走馬上任的。
剛到村不久,有兩件事讓郭利的自尊心受到極大的傷害。一件事是,一次郭利與同事閑聊時,同事告訴她:“本來中心領導是不想接收你們的,覺得來了沒啥用,還專門找過旗委組織部。”另一件事是,上任后的第一個“五一”節,由于征地拆遷任務緊,郭利沒有請假回家,本想好好表現一番,可進村動員時,村民們老遠看見她都把門關上了。此情此景,猶如一盆涼水澆到腳跟,郭利流下了委屈的淚水。
“我性格是不服輸的那種,非要做出個樣子,讓領導和村民認可。”
有一個場景令郭利終身難忘:2011年3月18日上午,村里召集黨員開會。可就在前一天,村委會看門的孤寡老人去世了,靈柩就放在村委會的院子里,路過大院時,郭利害怕得汗直冒、腿打顫,村書記讓她請假,她卻硬著頭皮走進了會場。“我是村干部,如果因為害怕會都不開,以后群眾還怎么瞧得起我!”不過,郭利坦言,第一次這么近距離面對死亡,真的挺害怕。至今想起來,她眼圈還是紅紅的。
基層的歷練,郭利成熟了許多。“小郭從一個女孩子,變成了一個女漢子!”這是當地群眾對她的肯定。去年11月份,兵州亥村搞資產、資源、資金“三資清查”,領導讓她全權負責。她冒著零下20多度的嚴寒,和8個大隊的隊長一起下田量地。由于只有她一人會用GPS,她就拎著設備在田間不停地轉圈,手凍得受不了“哈口氣”捂捂,生病了也不請假,一連轉了4天,終于完成了耕地丈量工作。“一個女孩子,遠離家鄉,來為我們吃這般苦,真是不簡單!”現場,村民的一句話,讓郭利寒風中沐浴溫暖。
“淚水,不代表我們變得脆弱了,而是挑戰自我、贏得信任后的幸福流露。”練家營村書記助理王雪冰說。
動情,只因那份難舍的情緣
“我們是2010年選聘的村官,內蒙古的政策是一個聘期兩年,不得超過兩個聘期。”想到明年就將離開,張慧娟、桑楞格、郭利幾位“老村官”不舍之情難以自抑。“真的好想延續被人需要的感覺,面對熟悉的土地,淳樸的鄉親,沒有說走就走的勇氣。”
為了能留下,桑楞格曾選擇報考當地的鄉鎮事業單位、公務員。要么因為年齡和專業等限制,能考的崗位很少;要么因為忙于工作無暇專心復習,考試通過不了。“想要扎下根來,也不那么容易啊!”
練家營村書記助理王雪冰10月份就要離開村官崗位了。去年歡送離任村官時,一位老村官的那句“我覺得我就適合農村”的離別感言讓他們相擁而泣。王雪冰說,“我很想卷起袖子大干一場,遺憾的沒有機會了。在村里我還有一件事沒做完,就是辦一個法律服務中心,只好寄希望于繼任者了。”
彭順營村主任助理張慧娟自費購買了數碼相機,將村容村貌、村民的喜怒哀樂攝入鏡頭。“以后還要經常回來看看,感受她的變化。畢竟這里留下了我們青春的足跡。”
畢克齊鎮黨委書記史懷素也有著類似的糾結。“說實話,鎮里也很希望他們留下來,可就是不知道以什么形式留。”史懷素坦言,大學生村官想干肯干能干,農村也確實需要人才,按理說這是一個雙贏的好事,但如何完善這方面的制度設計,有待各方共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