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新聞網訊(記者李淵 錢龍)
10月16日—10月20日,第三屆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隆重舉辦。本屆農博會專設大學生村官創業展區,93名大學生村官領辦的93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的123種創業產品及圖片被分類展示,讓人一目了然。
大學生村官劉清河結合自身優勢和沁縣中國曲藝之鄉文化特色,在縣委組織部的大力扶持下,舉辦了親手制作的戲曲盔飾服飾展,引起了強烈反響。當記者問及他的靈感來源時,他告訴記者,他自幼喜愛戲曲,時間長了便夢想能有一套自己的行頭。上了大學后對戲曲的熱情有增無減的他便開始自己做一些頭飾,2012年大學畢業,劉清河成為沁縣南溝村的一名大學生村官。他在工作中發現,農民生產需要的都是壯勞力,可村里有數量不少的婦女老人,如果可以把這部分勞力組織起來,豈不是可以幫助農民增加收入嗎?于是劉清河迅速想到了自己熱愛了多年的戲曲。現在國家大力繁榮農村文化,各種活躍在基層的劇團也不少,完全可以組織婦女、老人制作戲曲道具來創收。
90后劉清河專門去北京、上海等地尋找制作戲曲盔飾的老師傅,拜師學藝。學成后,他自籌資金成立了清韻戲曲盔飾生產專業合作社。目前25名社員全部為婦女、老人,還有一人是殘疾人。經統一的培訓,社員們按照傳統工序分工,在底薪300-500元/人的基礎上,計件領薪。為了保證銷路,劉清河還利用自己的人脈和上海戲劇學院以及一些劇團簽訂了訂單。據粗略統計,一年來,社員每人增收2000元左右。劉清河對記者說,清韻戲曲文化盔飾道具生產專業合作社是目前全國最年輕的制作傳統戲曲道具的組織。
為何特色農產品非要出自田間地頭?村官小劉將傳統文化做成產業,將農業合作社所涉及的產業類型做強做大。實現自己夢想的同時,更帶領農民致富,農村的文化產業也在這些大學生村官的創意中做出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