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年輕人的同一個夢想
11月16日,劉金平、常志偉從陜西歸來。這一次,他們是帶著10多個種植大戶,去考察楊凌現代農業示范園的。這一天,距他倆著手創建村官農資農技綜合信息服務中心剛滿9個月。
劉金平、常志偉是鄉寧縣尉莊鄉的兩名大學生村官。本著創業成才、回報鄉親的雄心,創建信息服務平臺,為農民提供農資、技術和農業機械服務,并建起三個專業合作社,一步一步地朝著自己的夢想走去。
11月23日,呂梁山南麓的鄉寧飄起今冬的第一場雨雪。記者走進蒿圪垛村,在一個農家小院,聽兩個大學生村官講創業的故事……
走進農村醞釀創業夢
2009年10月,24歲的劉金平走進尉莊鄉蒿圪垛村,開始了大學生村官的生涯。此時,在相隔不遠的吉家原村擔任村委會主任助理的常志偉已干了一年多大學生村官。兩個人都生長在農村,又是一個鄉里的大學生村官,相同的成長經歷,相同的干一番事業的激情,讓他倆很快成了互幫互學的好友。
眨眼間到了2013年春節。一次閑聊時,常志偉對劉金平說:“這幾年,從中央到縣鄉,都鼓勵大學生村官創業,咱倆為啥不趁現在的好時機搞個創業項目呢?”
一說創業,劉金平來了勁兒。他告訴常志偉,現在腦子里就裝著一個好項目。原來,劉金平常年照料家里的果園和農田,總少不了和種子、化肥、農藥打交道,非常了解全縣農資市場的情況,也知道農民心里想什么。“那就辦個農資農技信息服務中心,為老百姓提供優質的農資和技術咨詢。”兩人的想法不謀而合。
說干就干,兩個年輕人分頭行動,先在蒿圪垛、吉家原、尉莊等村實地調研,走訪了百余農戶。走訪中發現,農村普便存在農資供應不暢、農業技術落后、農業信息閉塞等問題,嚴重制約著種植業的發展。看來,成立一個兼具農資產品篩選、農業機械服務和農業信息交流的平臺切實可行。
服務農民點燃創業夢
一系列準備工作后,劉金平、常志偉通過電話詢問、上網查詢等方式,收集了大量農業發展,特別是種植業發展的資料。他們先從玉米種植著手,聯系到一家種子總代理商,推廣玉米新品種。
起步時正值全縣護林防火關鍵期,為不誤農時,劉金平、常志偉白天協助鄉政府做好護林防火,晚上召集一些村干部和種植大戶,推廣玉米新品種,講解玉米種植新技術。
不久,他倆發現一個創業平臺需要廣大農民的參與,更需要合作機制。于是便籌劃辦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讓更多的農戶參與進來,并對農資產品進行集中采購,最大限度降低成本。這樣,玉米種植才能規范化經營、科學化管理、規模化發展。
3月20日,劉金平、常志偉成立鄉寧縣紅太陽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隨后,邀請山西農業大學玉米專家來村,對玉米種植戶進行技術指導。為確保得到真實的玉米種植數據,他倆還在蒿圪垛村搞了20畝試驗田。
蒿圪垛村是尉莊鄉最寒冷的一個村,過去玉米產量上不去,農民積極性不高。劉金平、常志偉就選擇成熟期較短、脫水較快、抗病寒能力較強的新品種,向老百姓推廣。“剛開始那會兒,到農戶推廣時,他們不信,甚至還說我們在搞傳銷。雖說覺著委屈、傷心,但我們沒有退縮,而是想方設法讓老百姓信服。”談到創業艱難,兩個年輕人的眼睛一次次濕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