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揣著青春的激情與夢想,2013年畢業于黑龍江大學的25歲女孩趙博美,毅然選擇放棄大城市的繁華生活,來到偏遠小村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如今擔任山里鄉山河村村主任助理的她,已經在九個月的時間里真正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生轉換成了一個適應農村生產和生活的優秀村官。
逐漸適應生活
在選擇報考大學生村官之前,趙博美曾想到過這里是農村,硬件設施不可能如同城市般優越,但初到山里鄉時,看著簡陋的辦公地點、設施不全的住宿環境,她還是出現了一定的心理落差。但是,領導和同事們的工作態度、鄉親們純樸的笑容使她深深地感覺到,這里是自己值得為其奉獻青春的地方。
趙博美入職時正是盛夏,農村各類蚊蟲都很多,每天身上都會叮咬十幾個大包、一日三餐自己做飯、拎著桶倒臟水、室外廁所、入秋之后開始自己學著燒炕。雖然生活條件很艱苦,但鄉親們卻都很熱心,夏季時會給她送來一些自家園子里種的小菜,冬天的時候會送她一些酸菜、凍菜、自家包的包子……這些讓遠離家人的趙博美再次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慢慢地就適應了這里的生活方式,她堅信這是磨煉自身意志的一種途徑。
工作任勞任怨
剛走出校門就走上了工作崗位,在工作方面,尤其是農村工作方面懂得太少。剛入職時,趙博美覺得自己更像是打字員,貢獻不出其它方面的力量,即使是計算機知識也只是皮毛,詳細地操作步驟很多都模棱兩可。
在這九個月里,她隨著村主任走訪貧困戶、貧困黨員家庭,深入村民家中了解他們的實際困難,參加了山里鄉志愿者協會,這樣更能了解到日常工作的側重點。除了在村內的工作之外,她還會兼顧鄉里的工作。在這里,趙博美學到了很多知識,更加熟練地掌握了計算機基礎知識,熟悉WPS的具體運用、繪制表格;學習到黨委、政府文件的編寫及公文格式,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名稱的區別,公章的使用方法;學習了新聞報道的撰寫。
2013年12月27日,趙博美從第一次接觸新聞報道的撰寫,至今已向饒河縣政府網站發送了十余篇新聞報道并被予以采納,其中《山里鄉引資企業產品——全國蜂產品博覽會上受青睞》等報道在全縣范圍內得到了很好的反響。在縣委宣傳部開通“關注饒河”微信平臺后,她撰寫的《山里鄉志愿者協會開展美麗鄉村活動》、《山里鄉著手制作<為民手冊>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均被微信平臺予以報道,《山里鄉著手制作<為民手冊>廣泛征求群眾意見》還被推薦到市級相關媒體。她深知,這所有的成績都是整個山里鄉共同努力的結果,而自己作為一名宣傳員,在學習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爭做“五大員”
為了提高村民們的技術水平,趙博美每期組織村民們觀看遠程教育,為了提高村民對黨的認識,她向村民們講解黨的政策,并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做好“五大員”,即營造氛圍的宣傳員、收集資料的信息員、主持活動的操作員、造福群眾的實踐員、惠農政策的解讀員。
雖然趙博美在山河村擔任村官只有九個月的時間,但卻贏得了村民們的一致好評,贏得了鄉政府領導們的信任。想要當好一名村官,先要學會當好村民。在山河村,趙博美看到了太多在電視上看不到的新聞,學到了太多在書本上學習不到的知識。農村的建設需要有和趙博美一樣的大學生村官奉獻自己的青春、貢獻自己的力量。
“疾風知勁草,路遙知馬力。”經過農村基層大熔爐的歷練,當初稚氣的年輕人已經逐漸成長成才,趙博美正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贏得了當地群眾的好評,成為新農村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優秀人才!
記者手札:
由市委組織部與雙鴨山日報·安邦河晚刊聯合推出的系列報道《走近大學生村官》到今天為止已經全部刊發。在近五個月的時間里,記者深入各縣區先后采訪了13位扎根基層的優秀大學生村官,看到了他(她)們行走在解決村民糾紛里;在宣講三農知識里……在那廣袤的大地上,他(她)們用毅力打動人民;用堅持感動人民;用知識帶民走上致富之路;用愛豐盈了這片土地,開出了幸福之花!
他(她)們響應號召,扎根基層;他(她)們不怕吃苦,敢于擔當;他(她)們任勞任怨,不求回報。他(她)們在書寫嶄新篇章的同時也在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