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王珂和村民一起清運道路垃圾。 王敏供圖
7月21日,清晨。王珂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村委會辦公室,脫下雨靴,發現腳上又多了幾個血紅的水泡……
2015年,王珂選聘到河北省臨漳縣狄邱鄉牛村擔任大學生村官,雖然基層工作經驗不足,但他實在、肯干,在村民眼里是個“肯吃苦的城里孩子”。
7月19日、20日,臨漳縣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持續大暴雨,日均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突如其來的洪澇災害導致狄邱鄉部分農田被淹、多處房屋倒塌、交通中斷、村民被困……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和挑戰,年輕的王珂沒有畏懼和退縮,上堤扛沙袋,下水背群眾,始終堅守在搶險救災第一線,用他稚嫩的肩膀扛起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重擔。
抗擊洪災,困了就地打個盹
7月19日晚7點,天開始下起大雨。眼瞅著雨勢越來越急,剛到家沒一會兒的王珂坐不住了。“我到村上看看去!”跟父母打了個招呼,他就匆忙出了家門。母親看著兒子離去的背影,大聲囑咐:“當心點,給我們報平安!”
7點15分,王珂到達牛村村委會。大雨轉為暴雨,雨情就是無聲的命令,王珂和其他村干部挨家挨戶分頭察看災情,檢查老舊房屋的安全性,轉移老弱病殘村民。
73歲的獨居老大娘孔秀芹房屋倒塌,擦傷手臂,王珂等村干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幫助轉移,王珂毫不猶豫地背起孔大娘來到村醫療室,簡單包扎后,又將孔大娘送到她兒子家中安頓。顧不上擦一把臉上的汗水和雨水,他又趕往牛成樓家,幫助轉移安置……
從19日晚7點,到21日早6點,王珂的身影不斷出現在多處抗洪救災的現場,扛沙袋、排積水、背婦孺。累了、困了,直接就地打個盹;衣服淋濕了,脫下來擰一擰;鞋子進水了,脫下來倒一倒……家人給他打電話詢問情況,他就說:“我沒事,放心。只要雨還沒停,洪水還沒退,我就不能離開。”就這樣,風雨中堅守了35小時,肩膀磨破了皮、腳底磨起了泡、身上劃出了傷,王珂始終咬牙挺住,不說累,沒喊苦。
災后重建,樣樣事情沖在前
7月21日上午,暴雨終于停了下來。受災的牛村滿目狼藉:雨水灌滿了村民院落,多處老舊房屋傾斜倒塌,農田一片汪洋,農作物全部被淹,群眾財產遭受嚴重損失。由于轉移群眾及時,在這場罕見的洪災中牛村無一人受傷遇難。
來不及喘口氣,王珂和村干部一起,投入到災后重建和災情申報等工作。他們利用村內廣播向村民講解災后自救知識,安撫受災群眾情緒,鼓勵大家樹立災后重建信心。同時進行防溺水宣傳,告誡村民不要亂走,注意自身安全。王珂還主動請纓,帶領部分年輕體壯的村民挖溝渠、清淤泥、除障礙,利用水泵抽排路面積水,疏通村內主要街道,組織群眾進行災后疫情防治工作。蹚著沒膝的夾雜著臟物的積水,王珂表情凝重:“長這么大,我頭一次遇見洪災,看到災情之重,我的心很痛。”
王珂,這個年輕的小伙子,說話做事總有著與他年齡不相符的成熟與穩重。正如狄邱鄉包片干部崔安國評價他的那樣:“雖然家庭條件不差,但是王珂身上沒有嬌氣,有的是一種青春的朝氣和奉獻的情懷。”
心系百姓,民生情懷贏口碑
王珂到牛村工作,時間不足一年。然而他可以如數家珍地報出村里有多少戶多少人,有多少孤寡老人,有多少留守兒童……
心里裝著村民的王珂,在村民的心中,是個憨厚的城里孩子,是百姓的貼心人。
可是,去年剛到牛村時,王珂卻并不被村民看好,大家覺得,“一個城里孩子,又是研究生畢業,肯定吃不了農村的苦”“人家在這兒可待不長”……就連村支書老秦都覺得:“突然讓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來工作,我擔心他扛不起這副擔子。”面對大家的議論,王珂沒有在意,他相信靠自己實實在在的努力定會獲得認可。他一頭扎進村務工作中,走訪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協調各方完成環村道路鋪修工作、整治村內環境衛生……
一次走訪孤寡老人秦大爺時,王珂剛走到屋門口,一股惡臭撲鼻而來。走進狹窄的屋門,昏暗的房間里散落著幾把破舊的板凳,臟亂的被子里裹著一位老人。秦大爺一人獨住,兒子在外打工,女兒也遠嫁他鄉。了解到這一切,王珂當時就暗下決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大爺。此后,王珂每月至少去看望老人三次,打掃房屋,為老人買生活用品,與老人嘮家常。會心的笑容開始展露在老人臉上,逢人就夸:“多虧了小王。”王珂的回答總是簡短的一句話:“您就當我是您的小兒子吧。”王珂對秦大爺的關愛,讓村民對王珂的態度有了180度的轉變,大家發自內心地接受了他。
為了徹底改善牛村臟、亂、差環境,王珂挨家挨戶搞調研,充分征集村民意見。整治過程中,王珂不怕臟、不怕累,上糞堆、下泥坑,參與拆除每一處“亂建”。他以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贏得了村民的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