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滄州市針對大學生村官隊伍特點,堅持管理服務并重、關愛激勵并舉,讓2000余名大學生村官安心扎根基層、服務群眾,在廣袤的農村大舞臺上展示著自己的青春風采。
逐級簽訂責任書,管理服務不缺位
“師傅,村民王寶良翻蓋新房時把地基墊高了,胡同里幾戶村民擔心雨水排不出去,讓恢復原貌,可雙方誰也不讓步,情緒很激動,這該怎么辦啊?”滄州市滄縣杜林鄉張家營村大學生村官張春對著電話說。電話那頭,是他的幫帶人杜林鄉黨委書記李軍。
像張春一樣,很多剛剛入村的大學生村官都會碰到類似的難題。為了讓大學生村官盡快熟悉村級事務,學會處理各種矛盾問題,滄州市要求各縣(市、區)委組織部部務會成員和分管科室工作人員每人聯系1-2名大學生村官,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和工作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
滄州市要求全市縣級組織部門發揮主體作用,組織部長作為第一責任人,親自抓謀劃、抓協調、抓指導,督促鄉、村黨組織落實好大學生村官的培養、監督管理、實績考核等工作職責。縣級組織部門、鄉鎮(街道)、村級黨組織自上而下逐級簽訂管理責任書,確保大學生村官管理服務各項政策落實到位。
董雪是滄縣汪家鋪鄉彭店村的大學生村官,2008年入職。她說:“我是秦皇島人,剛到村里,人生地不熟,方言我都聽不懂。”
為了讓她盡快適應村里環境,安心踏實地留下來,汪家鋪鄉給董雪安排了3個聯系人,對她的生活、工作進行幫帶。在滄縣,縣級領導、縣委組織部干部、鄉鎮領導、包村干部和村黨支部書記會結對1名大學生村官,即“5+1”結對聯系制度,幫助村官協調各種問題、解決實際困難。
“大學生村官分散在各個村落,我們鼓勵各縣、市、區引導大學生村官按照個人選擇和組團相結合的方式,成立大學生村官自管組織,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滄州市委組織部大學生村官管理辦公室科長李長衛說。
2014年,滄縣175名大學生村官成立了“大學生村官協會”,協會多次組織各類關愛慰問和義務助學活動,積極向村干部出謀劃策,幫助村里規劃致富產業。協會還創辦了《青春之歌》專刊,由各鄉鎮大學生村官輪流編輯出版,每月一期,搭起了大學生村官們展示自我的平臺。
年初承諾貼上墻,年底考核硬碰硬
清晨,記者走進獻縣大南邵村的蔬菜批發市場,數百家商戶集中于此,新鮮的蔬菜水果一應俱全,不少買主問菜談價,好不熱鬧。
6年前,大南邵村的村民們都為沒有固定的賣菜場所發愁。大學生村官譚高雁走訪農戶,了解到這個情況后,有了創辦蔬菜批發市場的想法。
于是,在當年的“大學生村官干事檔案”中,她將這件事作為為民承辦的實事之一。經過多方努力,蔬菜批發市場終于建成,現在年蔬菜交易量達5萬噸,帶動了兩千多農戶致富,平均每戶年收入可達3-4萬元。
讓大學生村官記干事檔案,是滄州市讓大學生村官真正投入農村建設、服務村民采取的一項舉措。每年年初,大學生村官圍繞村莊經濟發展、黨建工作、民生事業、社會穩定等內容,謀劃承辦1-2項實事,記入檔案。年底,縣委組織部對大學生村官承諾的事項統一考核,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認定干成事與否的唯一標準。
不僅要讓大學生村官有事情做,還要讓他們發揮特長把事情做好。滄州市推行大學生村官星級管理,設定模范履職星、政策宣傳星、便民服務星等多個星級,并明確每一項星級的創建內容和標準。大學生村官結合自身特長自愿領星,最少選擇3星爭創。每年初,大學生村官要將爭創星項和推進措施向群眾公開,年底進行考核并評出等次。譚高雁說:“承諾的事都進了干事檔案,為民服務的內容都具體到星級創建目標里,貼到了墻上,群眾一目了然。工作干得不如別人或者進度慢,自己都覺得過不去。”
“以前是我主動跟村民打招呼,現在村民主動跟我打招呼。”黃驊市滕莊子鄉后滕村大學生村官胡希淮說,“村民信任我們了,跟我們親近了,而這些都得從便民服務活動做起。”
2014年,結合滄州市推進鄉村兩級便民服務代理工作,黃驊市委組織部在全市大學生村官中開展了“爭做愛崗敬業模范·爭當便民服務標兵”活動,明確讓大學生村官全部擔任村級便民服務代辦員,把31項村民辦理服務事項和23項村民事務代辦事項納入為民服務全程代辦范圍。
“便民服務讓大學生村官更快地熟悉了涉農法規和惠農政策,拉近了跟村民的距離。”黃驊市委組織部組織科科長胡文亮說。
成立創業俱樂部,鼓起農民錢袋子
自從加入了大學生村官創業俱樂部,河間市沙河橋鎮周官莊村的大學生村官王錚只要一有新的創業想法,就找俱樂部的大學生村官們聊一聊。
河間市委組織部干部張保賢告訴記者,俱樂部組織村官參觀學習,尋找創業項目,通過開展創業項目設計大賽和聯系相關部門幫助其實現創業,并依托已有的“村官創業QQ群”建立創業導師團、技術人才庫,保障創業項目健康發展,讓大學生村官成為創業富民的“領頭雁”。
去年以來,滄州各縣(市、區)將有創業意愿、創業能力的大學生村官組織起來,紛紛成立創業俱樂部,不定期邀請創業有成的企業家傳授經驗,并選取投資少、見效快、有特色的項目,供他們學習借鑒。俱樂部還組織大學生村官實地參觀大型種養殖生產基地,開闊他們的創業視野。
“大學生村官創業過程中面臨著缺乏經驗、好項目難找、資金不足、風險大的問題。”李長衛說。為此,滄州市積極鼓勵大學生村官圍繞本地特色優勢產業,在農產品生產、收購、加工、銷售各個環節,培育和發展各類經濟合作組織,把眾多農戶聯合成利益共同體,在對接市場中發揮規模效應,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在肅寧縣邵莊鄉王佐村的菜地里,綠油油的韭菜長勢喜人。村民趙永強開心地對記者說:“成立了經合組織后,統購統銷,車來了直接裝菜,再不用自己騎車趕集了。”他說的是王佐村大學生村官趙建梅成立的豐安蔬菜種植合作社。不但提高了蔬菜的品質,并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現在王佐村蔬菜也有了注冊商標,全村發展了中型拱棚蔬菜3000余畝,入社會員人均增收5000多元。
目前,滄州市在大學生村官牽頭推動下成立經濟合作組織63家,涉及紡織、果蔬種植、動物養殖、食品加工等行業,帶動3萬多農戶入社,社員人均純收入達到了9360元,比不入社農民增加16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