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修水縣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強化教育培訓、創新工作方式,切實強化大學生村官管理培育工作,搭建大學生村官成長“快車道”,確保大學生村官成長成才。2008年以來招錄的93名大學生村官中,目前已有42名大學生村官通過各類公開招錄考試進入行政事業單位工作和考取碩士研究生,6名大學生村官被選拔到鄉鎮擔任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6名大學生村官通過選舉順利進入村“兩委”班子。
強化幫帶關愛,促角色轉變
“親情化”幫教。明確要求各鄉鎮確定工作經驗豐富、能力較強的鎮村干部進行“一對一”結對幫扶,從工作方法、鄉情民情、溝通技巧、服務意識等方面加強培養。每月定期約談,及時了解大學生村官的工作情況、思想動態,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優質化”服務。工資、津補貼按季度足額予以兌現,并為每人辦理人身意外傷害、醫療等保險。對政治思想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群眾反映好的大學生村官,在擔任基層黨組織負責人、評優評先等方面予以優先推薦。
“立體化”交流。采取節日慰問、電話咨詢等形式,與大學生村官搭建交流和溝通的橋梁,及時關心大學生村官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定期舉辦新老大學生村官座談會,安排往屆表現突出的大學生村官作報告,講述在農村工作的成功經驗和真實感受;開通大學生村官QQ群,在大學生村官間構建網上交流平臺,促進其相互學習、相互關心,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強化管理服務,促“落地生根”
“自主化”選擇。對每年新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在對全縣鄉鎮及相關行政村進行整體介紹后,依據大學生村官的考試成績,采取從高分到低分自主選擇的方式進行分配,充分體現了公平、公正、民主的原則,有效避免了傳統分配方式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為做好到村工作大學生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日志化”工作。要求大學生村官每天記錄工作日志、民情日記,每月向鄉鎮黨委結對領導匯報近期思想動態和工作情況,鄉鎮黨委每季度向縣委組織部匯報表現情況,縣鄉兩級每半年統一研究一次大學生村官培養管理,有針對性提出對策,促其“落地生根”。
“度量化”考核。建立目標管理制度,大學生村官每年初向鄉鎮、村提交年度工作目標,并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年終進行雙述雙評,實行縣、鄉、村“三級聯考”制度,考核結果記入個人檔案,作為大學生“村官”培訓、獎勵、轉錄等重要依據。
強化教育培訓,促成長成才
“鄉土化”培訓。邀請黨校教師、鄉鎮及部門負責人,就修水縣情、農村政策法規、基層組織建設等專題開展培訓;同時,組織大學生村官參觀新農村建設示范村,進行崗前適應性體驗,邀請經驗豐富的村黨組織書記,講述農村工作的經驗和方法,幫助他們了解工作、找準定位。截至目前,已進行大學生“村官”專題培訓6次,參訓人數達100多人次。
“異崗化”鍛煉。定期安排大學生“村官”到所在鄉鎮和上級部門跟班學習,使他們掌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委政府工作部署和有關重點工作要求,盡快熟悉并投入到工作中去。
“多元化”培養。采取“聘期招考消化、期滿考核錄用、自愿續聘留村”等辦法,拓寬安置渠道,確保大學生村官有序流動。在公務員招考計劃申報、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考、公開選拔領導干部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同時,出臺鼓勵大學生“村官”創業的各種優惠政策,引導他們創業致富、實現價值,帶動更多的群眾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