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基層發展的未來和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承載著父母的夢想,在農村有一批特殊的弱勢群體——留守兒童,他們的成長涉及情感、學習、道德、生理和心理等問題,蛟龍鎮婦聯以中蛟龍村為先行先試主陣地,以“陽光心理疏導促孩子快樂成長”為宗旨,把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作為重要工作內容,探索開展 “心理輔導室”,給這些孤單的孩子們關愛與溫暖,點亮他們的人生夢想。
蛟龍鎮中蛟龍村大學生村官王雨晴積極響應婦聯號召,2016年從濟南大學文學院畢業以后,王雨晴來到中蛟龍村擔任村主任助理,她非常關注村里孩子們的成長,小王以村委閱覽室為依托,發揮自己師范生的特長優勢,開設了心理輔導室。一是把村里的留守兒童組織起來,建立留守兒童的成長檔案卡,隨時記錄并更新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留守原因、家長聯系電話、臨時監護人狀況、學生主要表現等情況;二是定期與留守兒童談心,進行心理疏導,和孩子們一起做游戲、講故事,讓孩子們在玩樂中體會團結向上的陽光力量;三是定期舉行心理輔導講座,對臨時監護人介紹一些教育孩子的常識,讓他們注重關心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從而更好地引導和教育孩子。
胡方欣和胡芳杰姐弟倆是王雨晴格外關注的對象,姐弟倆的母親四年前因癌癥去世,父親外出打工,他們和年老多病的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王雨晴將他們的具體情況上報到了相關部門為他們爭取到了助學金,并成了他們的“心靈導師”,從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關心他們,并積極呼大家一起來幫助他們,增強與他們的情感交流和溝通,守護孩子純凈的內心。
“心理輔導室”并不是簡單的心理疏導,它更像是一個充滿溫馨的大家庭,在這里,有小王村官和她的寶貝們。以后,中蛟龍村的心理輔導室將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從學習、安全、心理等方面給于孩子們溫暖和力量,給中蛟龍村的孩子們一個溫暖的“心靈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