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城縣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的專業優勢和自身特點,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大學生村官管理長效工作機制,確保大學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一是建立幫帶機制。建立“一幫一”結對幫帶制度,明確村書記第一幫帶責任,實施“師徒式”結對,從思想上引,從經驗上傳,從方法上交,從工作上幫,從形象上帶,通過帶領他們深入田間地頭,走村入戶,掌握農村情況,了解農村工作,在工作實踐中學習工作技巧,積累工作經驗,提高組織管理能力,增強解決農村矛盾和問題的本領。大力推行任職鍛煉、基地鍛煉、上掛鍛煉、輪崗鍛煉、實踐鍛煉,努力在一線鍛煉中提升他們的執行能力、服務能力、協調能力、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二是健全培訓機制。將大學生村干部培訓工作納入全縣干部教育培訓的總體規劃,認真組織謀劃,注重分類引導,特別是著眼大學生村官的專業特長、創業方向和任職村實際,通過開辦專題培訓班、實地考察、外出培訓、邀請民營企業家傳授經驗等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通過舉辦大學生村官論壇、先進事跡報告、現場參觀典型等形式,努力培育復合型人才。注重發揮他們文化基礎好、掌握先進科學技術快的優勢,今年6月分兩期組織80名優秀大學生村官赴蘇州進行“提升能力、干事創業、服務三農”專題培訓。定期召開工作會議,組織他們進行座談交流,探討、研究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促進他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三是探索交流制度。定期召開大學生村官工作例會,通過面對面交流,幫助大學生村官解除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上的困擾、生活上的困難,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可以放心、放手大膽工作。同時注重村官之間的加強互相交流,除了QQ群、QQ空間、大學生“村官”博客、論壇等網上交流外,經常性地組織座談會、聯誼會等形式的交流,促進“村官”與“村官”之間、“村官”與社會之間的交流,使他們真正融入了基層、扎根到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