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溫覺肯村鹽堿地上的大棚,是大學生村官才登每天都要去的地方,這是他和另一名大學生村官共同經營的蘑菇種植基地。
28歲的蒙古族小伙子才登,大學畢業后,打過工、當過協警。2012年,才登成為新疆博湖縣塔溫覺肯鄉塔溫覺肯村的大學生村官,開始嘗試種植蘑菇帶領村民致富。
“剛開始試種蘑菇時,心里總是忐忑不安。”才登說:“很多老百姓都不相信,說我們這個掙不來錢、成不了事。”
塔溫覺肯村村民主要種植辣椒、西紅柿等蔬菜,人多地少加上市場行情不穩定,當地農民增收緩慢。2013年開春,才登主動請纓在鹽堿地大棚里嘗試種植黑蘑菇。在參加短期技術培訓后,才登就開始行動了。他在大棚旁搭起了蒙古包:“我們就和同事吃住在這兒,天天半夜起來照看蘑菇。”
功夫不負有心人,才登第一次種蘑菇就獲得成功:“等到第32天,那天早晨我記得特別清楚,我第一個起來就到大棚里看。哎,我們的菌株,突然間變顏色了,變白了,當時把我嚇壞了。是不是夜里進風了或者是溫度沒有達到,還是咋回事?我就給師傅打了一個電話,師傅說那是好事啊。哎呀,當時把我們高興壞了!”
看著一天天長大的蘑菇,才登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
蘑菇種植成功,不僅讓才登心里有了底,示范效應也開始在村民中傳開,跟著才登學技術的村民越來越多:“從第二茬開始,很多老百姓都跟著我們一起琢磨,我們打水,他們也跟著我們打水,有的還找個小本本記著呢。”
試種半年,一座大棚的收益達到了5萬多元。看著通過種植蘑菇富起來的村民越來越多,才登激動地說:“我們通過自身的努力,干出點實事,讓百姓能看到,這就是我們大學生村官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