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在新疆烏魯木齊縣水西溝鎮東灣村,正忙著為溫室辣椒架火供暖的菜農魏云龍,接到了一個讓他意外的電話。
打電話的是正在醫院做產檢的大學生村官、東灣村村委委員孫瑞,她詢問了魏云龍家溫室辣椒防凍情況。
魏云龍說,自己能種好大棚菜,多虧了這個“能丫頭”,“她這都快生孩子了,還惦記著我的辣椒。”
孫瑞是從東灣村走出的大學生,2011年年初,作為大學生村官,孫瑞選擇回到家鄉。她的理由很簡單:離親人近,還能在基層施展才能。
魏云龍卻不這么看,“大學生村官之前村上也有,這些娃娃習慣了大城市的繁華,在咱這呆不久。”
但孫瑞卻并沒有走過場,作為村主任助理,孫瑞主管團委、遠程教育和農業科技指導工作,針對東灣村適宜發展溫室大棚種植的特點,孫瑞在村兩委的支持下大力在村上推廣玫瑰、草莓等特色作物。
孫瑞說,從小父母種大田作物,一畝地一年也就收入300多元,如今種大棚蔬菜一畝地一年收益5000多元,而經過考察,種特色作物收益將是大棚菜的好幾倍。
但孫瑞的想法并未得到魏云龍和部分村民的認可,“我種了20多年莊稼,溫室大棚也種了4年。能讓一個20多歲的丫頭教種大棚?沒技術不說,種出來賣給誰?”
面對質疑,孫瑞并未退縮,別人不種,她來種,她發動父母親在自家大棚里種了一棚玫瑰、一棚草莓,并通過網絡聯系買家,當年就增收1萬多元。
第二年,魏云龍和不少村民主動要求種特色作物。孫瑞和農技人員一起幫助大家通過遠程教育學技術,還從網上下載教材教大家種菜。
特色作物種的多了,銷路成了問題。利用自己的人際關系,孫瑞通過QQ群、微博等大力宣傳無公害綠色作物,在村委會的支持下通過縣農牧局在村上建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點,確保兩周檢測一次作物。
村里無公害作物有了名氣,再加上東灣村地處水西溝景區,不少游客直接到大棚采摘農作物,每公斤農作物的價格比市場上貴好幾倍。
今年,東灣村成了烏魯木齊縣都市休閑農業的示范區,村委會成立了蔬菜專業合作社,修建了蔬菜保鮮庫。
孫瑞還組建了老年活動隊,在村委會成立了兒童活動中心,讓平日冷清的村委會成了村民的活動室。2012年,孫瑞還在鎮上找到了自己另一半。
魏云龍徹底改變了對孫瑞的看法,“這是咱村里的能丫頭。”
孫瑞說,作為農民的女兒,她只是盡自己所能讓像父母一樣的農民能過得更好,以前如此,今后也將一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