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就是村里的服務員嘛。”到云南省昆明市富民縣永定街道白石巖村報到近2年,90后大學生村官許俊對基層工作有了樸素的理解。
大學畢業后,做過小學語文老師,在昆明南博會做過英文翻譯,還在官渡公安分局干過輔警,許俊在當大學生村官之前的經歷可謂豐富多彩,但無一與農村有關。2015年10月,渴望在基層得到磨練的許俊,被選聘到富民縣永定街道白石巖村任職。
白石巖村委會位于海拔1800米的大山頂上,距離縣城16公里,沿途都是山路,很不好走,岔道也很多,有幾處甚至是90度急轉彎加上坡。報到那天,許俊自己開的車,一路跟著村書記吳華繽的車,一連跟丟了6次。白石巖村交通條件的不便,大大超出了他的預期。
在驚訝和忐忑中,許俊開始了自己的村官生涯。
156戶、615人,白石巖村人口并不多,但是住得比較分散。山村晚上極少有娛樂活動。年輕人想要看場電影,都要去十多公里外的縣城,“要是村里也有電影院就好了。”村民無意中的一句話,許俊卻上了心。
在征得村書記同意后,許俊自掏腰包買來投影儀、網絡機頂盒,配齊了音響。2016年5月12日,白石巖“山村國際電影院”揭牌。從此,只要一有空,他就不定期組織大家觀看電影,播放有關精準脫貧政策、種養新技術等內容的視頻……
白石巖村有1100多畝冬桃樹,是富民縣最大的冬桃產地,但銷售難始終是困擾村民們的最大“痛點”。許俊開始是在朋友圈小范圍推介,依靠朋友們的宣傳慢慢有了回頭客,許俊就注冊了一家微店,業余時間專門幫村民賣冬桃。
許俊賣桃子,有自己的獨家秘訣。上網賣桃子,首先要解決物流問題。為了找到價格便宜、發貨速度又快的物流,許俊跑遍了富民縣所有的快遞公司和物流點,每一家的電話、報價、優點、缺點,都詳細記錄在本子上。通過詳細比對,許俊有了一份“快遞合作清單”。為了保證冬桃的品質和口感,所有昆明本地的訂單,許俊都是當天下單當天送。他還自己采摘新鮮冬桃,自己開車送貨。訂單最多的一天,他從早上7點一直送到晚上11點。為了拿下一家房地產公司200公斤的“大單子”,他前前后后上門跑了好幾次。村里人都笑著調侃許俊是白石巖村最優秀的冬桃推銷員。
許俊還注重客戶反饋。再小的客戶,他都要回訪。本地客戶,他一有空就登門,請客戶“發牢騷、提意見”。通過客戶對冬桃口感、味道等滿意程度的反饋,許俊認真思考改進營銷的具體措施。
還別說,“回訪”效果真不賴。不少客戶問他:你們桃子這么好,其他的農產品品質怎么樣?這讓許俊眼前一亮:村里不光有冬桃,還有櫻桃、楊梅、核桃、板栗呀。于是,他把村里的其它農產品,也陸續推到了網絡上。
一趟趟進城送貨的經歷,讓許俊體會到村民們往返縣城的不便。于是他想:外面不是流行“滴滴順風車”嗎?我也可以給鄉親們搭建一個“鄉村順風車”平臺呀。很快他就在微信上建起了“白石巖父老鄉親群”,把村里有車的村民都吸納進來,教大家怎么“發定位”、怎么“位置共享”,以后哪位村民開車往返縣城,就在群里吼一聲,方便其他村民搭車。這項小小的惠民舉措,得到了村民的交口稱贊。“既方便了大家搭車,也悄悄培養了村民們手機上網的意識,為后面的計劃鋪好了路。”許俊得意地說。
后面的計劃究竟是什么呢?許俊告訴記者,打算把全村擁有智能手機的村民召集起來,培訓大家開網店的技能,讓村里的農副產品通過網絡大規模走出去。
許俊的努力,得到了村民們的認可。去年6月,村“兩委”換屆,他以超過90%的得票率當選村委會專職副主任。今年1月,許俊與村里的一名女干部領取了結婚證。他們的結婚照背景,選擇在村里盛開的桃花樹下。許俊說,“我愛白石巖,愛這里的桃花,愛這里的人,我選擇不再離開,帶領村民們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