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石家莊市鹿泉區開拓思路,創新舉措,圍繞“農村需要什么,大學生村官能干什么”這一問題,精心設置大學生村官崗位職責,合理調配大學生村官資源,以村需求為導向,以“五星鄉村”和美麗鄉村建設為平臺,以志愿服務隊為載體,明確職責、落實幫帶、科學管理,推動大學生村官在強基層組織、促農村發展、助農民增收中充分發揮作用。
對接需求明職責。該區立足正在開展的美麗鄉村抱犢寨片區建設和“五星鄉村”創建工作,引導全區大學生村官積極主動對接重點任務需要和村集體與村民需求,以“需求側”引導“供給側”改革,圍繞面貌提升、產業發展、文化資源挖掘等工作,落實大學生村官6+1崗位職責,結合本人專業、特長和任職村當前重點任務,成立了“鹿泉區麓尚大學生村官志愿服務隊”,下設政策宣傳隊、文化講解服務隊、產業技術幫扶隊、矛盾糾紛調解隊等志愿服務隊等小分隊,在政策宣講、宣傳傳統文化、助力富民產業、開展電商扶貧、化解矛盾糾紛方面發揮作用。考慮到一些村沒有大學生村官或大學生村官專業特長與村當前需求不盡契合的問題,該區還建立起交流機制,各村提出需求,區委組織部根據需求統籌調配“人才”,在全區范圍內促進大學生村官崗位交流。急需發展經濟的,調配經濟、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大學生村官到村;急需農業特色技術的,安排農林專業學生到村輪崗,不僅使各村需求得到“精準”滿足,為大學生村官找準了成長成才的舞臺,推動了大學生村官自我發展。
多方幫帶促成才。為促使大學生村官志愿服務隊更好發揮作用,該區改變區委組織部一家“單打獨斗”做法,注重發揮全區合力,形成多部門合力、多方式培訓、多平臺實踐的局面。一是多部門合力指導。組織部門牽頭協調宣傳、旅游、史志、團委、文聯、農牧、商務等部門,立足各自業務,從不同角度幫助指導大學生村官志愿活動開展。二是多方式業務培訓。靈活采取崗前培訓、專題培訓、結對幫帶、以老帶新等方法,推動志愿服務活動質量提升。如職教中心、區史志辦等單位組織開展區情、禮儀、傳統等方面基礎知識培訓,為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打好基礎。截至目前,該區先后召開座談會5次、培訓13次、安排結對幫扶23組、組織實地查看10余次、試講18人次,使志愿服務活動整體水平有了明顯提升。三是多平臺實踐鍛煉。在將任職村或交流村作為實踐陣地的同時,將農業莊園、工業園區、接訪中心等作為大學生村官實踐的崗位,定期組織實踐。特別是在東坡文化園和君樂寶優致牧場建立兩個專門實踐基地,設定“教學”科目、模擬實踐場景,同時由專業人員對志愿活動進行幫帶點評,既是大學生村官開展志愿服務的“工作平臺”,又是大學生村官鍛煉提高的“教學課堂”,全方面提升大學生村官實踐能力。
科學管理重實效。為了使大學生村官志愿服務真正起到服務全區、服務村民、提升自我的作用,同時實現志愿服務開展的常態化,該區通過一系列辦法,實現志愿服務活動的科學管理。一是定期開展評比。在大學生村官半年工作總結和年終述職的基礎上,定期組織評比,由相關部門、部分黨員群眾和村民做評委,采取實地查看、示范演練、村民測評、村黨組織評價等方式對村官志愿活動進行評比,對名列前茅的優先評先評優。二是優化考核辦法。加大對大學生村官組織協調、創業示范、服務群眾等志愿服務活動情況考核力度,根據其日常表現、活動成效設定考核加分項,根據分值評定考核等次,牽動大學生村官更加自覺開展志愿服務,增強志愿服務活動實效。三是規范活動檔案管理。建立健全區、鄉、村三級志愿服務活動檔案管理網絡,涵蓋基本情況、履職承諾、工作臺賬、民情日記、所獲榮譽等,定期組織大學生村官對志愿活動進行“回頭看”,總結經驗,改正不足,促進大學生村官志愿活動向著更高質量邁進。在一系列措施下,該區大學生村官志愿活動深入開展,目前,全區120名大學生村官已制定各類志愿服務計劃244項,涌現出通過微信營銷打開村櫻桃銷路的付子帥,講解助力村農宅合作產業項目發展的姚敏、王安,宣傳該區發展歷程和紅色歷史的梁普洋、王琳琳,以照片展現該區發展變化的李嘉琳、董鵬斌等一批優秀志愿服務者,助力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水平不斷提升。付子帥典型事跡被《大學生村官報》、《燕趙晚報》、鳳凰網等媒體刊發;《河北石家莊鹿泉區村官志愿服務隊開展慶六一活動》被大學生村官網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