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周末,賈村村口的親子樂園內熱鬧非凡。孩子們笑著、鬧著,在色彩斑斕的游樂區盡情嬉戲玩耍。這樣的場景,在城市或許司空見慣,但對賈村而言,卻是鄉村振興的生動寫照。
2023年初,我來到山西省霍州市大張鎮賈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當時,村干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愿望十分迫切。為找準發展路徑,我白天在村里摸排,晚上研究政策文件,滿腦子都是“怎么把資源變資產”。通過系統摸排,我盯上了后溝那塊荒地——周邊鄉鎮缺少親子游玩場所,要是在這里建個兒童樂園,應該是有潛力的。想法剛提出,村民質疑聲就撲面而來“你不覺得偏僻嗎”“賠了怎么辦”……
面對這些顧慮,我和村干部沒有退縮。我們白天在村里收集意見,晚上研究外地成功案例,還連續跑了周邊縣市的特色村莊考察學習,經過反復論證,終于敲定了一套可行的親子樂園方案。
方案確定后,資金問題成了“攔路虎”。村黨支部書記劉劍雄多次到鎮里爭取支持。在得知可以爭取中央扶持資金后,我跟著包村領導反復打磨申請書,仔細核算固定資產預算額和投資額,最終成功獲得項目資金支持。
項目建設的3個月里,我們吃住都在工地,雖然辛苦但是覺得有奔頭。有一次遇上暴雨,為保護剛運到的游樂設施,我們在雨里忙活了一整天,淋成落湯雞。開園那天,鄉親們紛紛前來,孩子們在滑梯上歡笑,鑼鼓隊敲出鏗鏘有力的鼓點,一派全新的煙火氣。現在,這個樂園不僅給村集體帶來了可觀的收入,還解決了30多個村民的就業。今年,我們又在樂園旁新增了150米的“步步驚心”吊橋和300米的空中滑索,吸引了更多游客前來游玩,賈村的知名度不斷提升。
在賈村,只要想干事,到處是事。樂園項目建成后,我又盯上了鄉土“狀元”文化。村里有句古話叫“下了賈村坡,秀才比驢多”,賈村歷史上是個“狀元村”,村里的魁星樓、媧皇廟、玄帝廟等建筑,歷經歲月滄桑,建筑風格獨特,壁畫精美,文化底蘊深厚。
為充分挖掘這些歷史文化資源,我對村里國保文物進行了系統梳理。我挨家挨戶走訪村民,聽老人們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用文字和鏡頭記錄下每一個細節。基礎工作做扎實后,我和村干部展開展“頭腦風暴”,共同開發文創產品。為設計賈村的旅游logo,我和設計團隊連續奮戰好幾個通宵,一改再改,總算讓我的靈感完美落地。不久后,印有賈村鄉土文化特色的筆記本、塑料杯、扇子、雨傘等文創產品新鮮出爐。接著,我們又拍攝了賈村文創的推廣視頻,一遍遍選景、一次次試錯,只為更美一點。“去年,光是文創,就為村集體帶來了2萬元的收入。”
劉彤
劉彤(前)團隊在拍攝文創宣傳片。(賈村村委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