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基層減負,重在基層干部有感。怎么減?從哪減?無錫從正向賦能和反向約束兩個層面破題,凝聚共識,全力推進中央和省委、市委為基層減負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回答好這道政治必答題。
如何化解一些超出職權范圍的問題矛盾,是令基層干部撓頭的煩心事。無錫市通過促進資源人員下沉、統籌解決疑難雜癥,減少基層干部跑腿奔走的時間和精力。2021年7月,無錫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召開后,市委明確提出“少開會、多開工”,進一步引導黨員干部向抓任務落實、抓工作推進聚焦用力。隨即,一份黨政主要領導帶班值班制度的通知下發,全市市(縣)區、鎮(街)黨政主要領導每周至少有2次自帶鋪蓋駐扎在辦公地,夜間“住下來”“沉下去”訪民情、查隱患,靠前解決各種“急難愁盼”問題,當年就累計推動解決安全生產、環境整治、鄉村振興、群眾生活等問題2691個。
與此同時,無錫市在全國首創民生“微幸福”工程及“市長在線-民生留言板”,通過“我為家園獻良策”、12345熱線、媒體“一訪定心”欄目等渠道主動征集民聲民意,建立全鏈條閉環處置機制,常態化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電梯改造、小區晾曬、社區停車、道路噪聲、供水供氣等方面的“小訴求”。去年以來,已征集民生事項25060件、辦結24683件,已辦結件滿意率100%。
“現場走訪、百姓點單、小事速辦、煩事統辦、難事督辦”的新模式,既快速回應化解了一批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又創造性打通了基層治理“最后一米”,幫助基層有效化解需要統籌解決的矛盾糾紛,推動基層干部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專注于服務廣大群眾。
為基層松綁、給基層干部減負,要緊跟數字時代的發展步伐,用技術手段革新為基層減負。今年1月,無錫市數字經濟提速和數字化轉型大會召開,拉開了用數字技術全面賦能基層減負的新篇章。一些基礎信息、報表、數據等,原來大量依賴社區手工統計、匯總和報送,如今可以運用開發建設的“社區數據直通平臺(社區通)”,實現“一鍵”生成和管理,大大減輕了村(社區)手工登記的壓力。在堰橋社區,原來需要十幾個社區人員照著電話號碼、通過人工呼叫幾小時才能完成的核酸采樣通知,現在通過平臺“一鍵外呼”只需幾分鐘即可完成,“人海戰術”升級為“數字戰法”的治理,極大振奮了基層干部的工作激情。
減負,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直擊痛點,出真招、用準招、求實效。今年,無錫市吹響了對村(社區)臺賬多、報表多等問題的整治號角,經過“兩下、兩上、兩核對”6輪摸底核對工作,全面清理了無依據填報、多頭填報和重復填報的報表事項,以及無依據設立、內容相似分類過細的臺賬事項。在此基礎上,按照“于法于規有據、工作確實需要”的原則,確定了179項需要基層協助填報的報表事項,壓減率37.9%;按照“于法于規有據、工作必需、能減盡減”的原則,確定了58項需要村(社區)建立臺賬的事項,壓減率48.7%;明確劃出14條不得由村(社區)承擔的“紅線”事項。該項整治工作不僅有效提升了各部門單位對設立報表臺賬的規范意識,對以往報表臺賬任務層層疊加、隨意下達現象也起到了有效的遏制作用。
克服形式主義,既要密切關注新表現,也要時刻緊盯老問題。去年底,有基層反映近年來信息簡報出現隨意印發、新增、冗長問題,無錫市迅速在年初啟動全市范圍的信息簡報規范工作。經過“瘦身”,全市市級機關簡報由94種減少到59種,市(縣)區簡報由308種減少到198種,全市數量精簡達36%,其中紙質簡報數量減少72種,印刷總量減少40%以上,實現了減量提質、節約過緊日子的目標。
為基層減負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上下聯動、左右協同,群策群力、齊抓共管。近年來,無錫市圍繞解決突出問題,壓緊壓實主體責任和職責分工,注重建設常態長效機制,各地各部門自覺檢視、糾小糾細的共識和合力不斷提升。濱湖區整治征求意見稿向基層“濫發”問題,江陰市開展簡報刊物回潮問題專項整治,新吳區制定工作群管理“11條”撤并40%以上公務工作群;相關部門持續推動基層科學賦權定責、助力基層干事創業輕裝上陣;加快開發基層社會治理、基層減負數字化轉型應用場景,以業務流程再造推動治理模式重塑、治理效率提速,都得到了基層干部的充分肯定。
“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既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無錫將持續加大突出問題整治力度,鞏固工作成果,對一些已發現的問題緊盯不放、長期整治,對一些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主動出擊、糾早糾小,對一些隱形變異、反彈回潮等問題高度警覺、一治到底。同時,把為基層減負的話語權和評判權交給基層,下階段還將采取暗訪調研、動態監測、反向評估、第三方測評等方法,持續加強監督檢查,落實提醒、督辦、通報、約談等措施,強化典型示范引領,加大反面曝光力度,讓基層干部真切感受到減負帶來的可喜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