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陰縣先后選聘310名優秀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現有大學生村官194名,覆蓋全縣75%的行政村。在第九屆村“兩委”換屆后,有188人進入村“兩委”班子。山陰縣著眼于從培養新農村建設骨干力量出發,探索研究,總結提出“三位一體”,加強大學生村官管理工作的模式,即,培育先行、創業幫扶、考核激勵。通過實施這種管理模式,使流出去的大學生村官受歡迎,留下來的大學生村官想干事,全縣大學生村官管理工作呈現出良性發展的態勢。2012年,山陰縣委組織部被評為“全省大學生村官工作先進單位”,先后有156名大學生村官受到縣級以上表彰。
一是培養先行,讓大學生村官成為多面手。近年來,山陰縣把加強對大學生村官的培育當作一項戰略性、基礎性工作來抓,既考慮讓他們盡快適應新崗位,又為他們將來發展聚能量。首先是夯實專業功底。將大學生村官教育培訓納入全縣干部教育培訓的總體規劃,采取送出去培訓、請進來輔導的辦法,提高其政策水平和專業能力。去年,在省委黨校分2期組織204名村官進行了“回爐”學習。今年,又在大學生村官創業培訓中心分2期對194名村官進行了強化訓練。先后還推薦了41名大學生村官參加了省、市委組織部、省農業廳舉辦的“領頭雁”、“陽光工程”和“創業示范班”等培訓。其次是提升綜合素質。把開展主題實踐活動作為開拓思路、提升素質、增長才干的重要手段,每年都有計劃地組織村官開展演講比賽、知識競賽、民情日記展評、主題征文等活動。今年又重點抓了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六個一”活動。再次是錘煉實踐本領。把傳、幫、帶作為提高工作能力的有效方式,實行與鄉村干部結對子,發揮鄉村干部豐富的政治、社會資源優勢,手把手地教村官怎么看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目前,擔任村“兩委”主干的大學生村官有77名,其中:村支書42人,村委會主任35人,占39.7%。大學生村官中當選省人大代表1名、縣人大常委1名、市黨代表2名、縣人大代表7名,縣政協委員2名。
二是創業幫扶,讓大學生村官帶領農民致富。大學生村官創業是“流得動”的一個方向。近年來,大學生村官自主創業流出去的不多,對此,該縣把大學生村官創業定位在帶領農民致富上,把他們的創業融入到農民的生產生活中。首先是搭建平臺“充電”。縣里投資3000萬元建起了大學生村官創業培訓中心。充分利用遠程教育平臺,邀請農業部門有關專家解讀“三農”政策等方式,有針對性地進行各類知識培訓。其次是依托園區“預熱”。建立縣級創業基地1個,占地500畝,育苗33個品種。13個鄉鎮全部建立了創業園區,作為大學生村官創業的實踐基地。再次是創辦合作社“領跑”。村官領辦的專業合作社有12個,養殖業7個,種植業5個;合辦參于經營的合作社87個,帶動600余戶農民致富,安排農村1700余名閑散勞動力就業。今年全市大學生村官入選省級創業項目的有三項,山陰縣就有兩項入闈。一個是后所鄉大學生村官高小軍創辦的“山陰縣曙光養殖專業合作社”,被列為“星火計劃”項目。再一個是合盛堡鄉大學生村官解培耿創辦的“山陰縣欣源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被省委組織部評為“創業示范合作社”。第四是政策優惠“給力”。縣委組織部專門設立了289萬創業專項資金,對創業中遇到困難的大學生村官進行貼息幫扶,現已幫扶6個創業項目。
三是考核激勵,讓大學生村官增強內動力。制定科學合理、簡便易行的考核辦法是強化大學生村官干事創業的有效抓手。近年來,山陰縣堅持“五必、三不考”原則(就是年度計劃、參與活動情況、能力素質提高活動、遵紀守法、民情情況必考;指標不能量化的、目標不明確的、內容不具體的不考),有效發揮考核的助推器作用。今年,把省委組織部推出的“六個一”活動作為考核的主要內容。在考核過程中,努力做到“四個明確”,即,明確考核內容、明確考核程序、明確考核分值、明確考核結果,使每一名大學生村官都能計算出自己所得的考核分值,都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差距需要努力。考核結果第一時間在全縣大學生村官 QQ 群和山陰政府網進行公布。分項得分、總分、名次、考核等級全部進行公示,大學生村官可以隨時復查。考核結果作為今后續聘、選拔、調整等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