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治理有效是推動鄉村振興和縣域發展的重要保障。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創新構建“一核三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系,通過壓實鄉鎮主體責任、細化治理舉措、強化數字賦能,有效提升了治理效能。2025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全縣信訪量下降22.6%,12345熱線滿意率提升11.05%,網格矛盾糾紛化解率提升21%。近日,記者就“一核三化”如何推動基層高效能治理,專訪了汝陽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楠。
記者:請問,汝陽縣構建的“一核三化”體系具體指什么?
李楠:在“一核三化”體系中,“一核”就是堅持以黨建為統領,緊緊扭住并壓實鄉鎮黨委主體責任,發揮村(社區)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三化”則是指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常態化、村(社區)基層治理網格化、黨員干部聯系群眾制度化,這是我們賦能基層、提升效能的3條具體路徑。
記者:在壓實鄉鎮黨委主體責任、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兩個作用”方面,汝陽有哪些具體做法?
李楠: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明責加壓,構建閉環。明確鄉鎮黨委書記第一責任、副書記和組織委員具體責任,嚴格落實班子成員包片、干部聯村機制。我們要求鄉鎮領導干部必須走出辦公室,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目的就是確保“一村一策”的治理思路真正源于實情、辦法具體可行,堅決打通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建強堡壘,夯實基礎。扎實推進“五星”支部建設,2024年“三星”以上支部占比達62.3%。同時,深化“頭雁工程”,嚴把“選育管用”關,儲備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440名,推動支書隊伍結構優化,預計換屆后平均年齡降至40歲以下,大專以上學歷占比大幅提升。這為鄉鎮黨委履職盡責提供了堅實的組織支撐。
三是精準激活,黨員帶頭。鄉鎮黨委指導各村立足黨員特點精準設崗定責,產業能手黨員牽頭合作社(如紅薯產業),帶領群眾致富;善溝通黨員擔任“和事佬”,專職調解糾紛;有技能的黨員擔任“田秀才”“健康顧問”,提供技術服務……同時,將1.4萬余名黨員編入網格黨小組、明確聯系13.2萬戶群眾,常態化開展“敲門行動”,營造了“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濃厚氛圍。今年以來,已收集群眾訴求1586條,辦結率達96%。
記者:“三化”是打通治理“末梢神經”的關鍵舉措,請您具體介紹其內涵和成效?
李楠:首先是軟弱渙散整頓常態化。我們將其與“三清兩建”緊密結合,實現了排查、評估、整頓全鏈條常態化長效化。2024年以來,清收被侵占集體資金4045萬余元、土地695畝,核減村級債務113萬元,廢止違規合同41份,盤活閑置資產267萬元,成功化解各類矛盾407起。這有效凈化了基層政治生態,夯實了治理基礎。
在基層治理網格化方面,我們大力推行“多格合一”,整合黨建、政法、應急等10類網格,明確網格員“宣傳、代辦、調解、排查、服務、收集”六項核心職責,要求網格員動態掌握信息,精準服務困難戶、重點人員、弱勢群體,做到“底數清、問題清、風險清”。同時,我們建立了“問題發現—分級處置(網格自辦、村級協調、鄉鎮統籌、縣級兜底)—結果反饋—考核評價”全鏈條閉環機制,確保問題高效處置。
聯系群眾制度化的核心,是推動干部真正深入群眾、融入群眾,實現作風轉變。除了前面提到的領導干部包聯和黨員聯戶全覆蓋,我們還強化制度保障,落實干部聯系網格、“雙報到雙服務”機制,組織縣直部門力量常態化下沉網格;建立需求導向機制,精準匹配資源;推廣“助老小灶”等敬老做法,培育文明鄉風。這些制度確保了聯系群眾不是“一陣風”,而是常態長效。
記者:為確保“一核三化”取得實效,汝陽縣在機制保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楠:我們為了破解基層“不知何為好、不知怎么干”的問題,重點強化三項機制:一是學習交流促提升。由縣委組織部牽頭,按照“輕車簡從、注重實效”原則,在縣內鄉鎮間、鄉鎮內村(社區)間,常態化組織開展“看現場、學做法、共研討、促提升”的交流學習活動。通過搭建互學互鑒平臺,幫助后進單位明確努力方向、找到提升路徑。二是數據監測強督導。明確各項治理任務的具體標準和操作路徑,依托綜治信訪、12345熱線等信息化平臺,實時監測滿意率、矛盾化解率、走訪率等關鍵指標,實現精準化、動態化督導。三是績效捆綁明導向。將治理實效,特別是鄉鎮責任落實、問題解決、群眾滿意度,與黨建考核、支部評星定級、干部報酬晉升等剛性掛鉤,樹立了鮮明的實干實績導向,這從機制上激勵了各級干部擔當作為。
記者:未來,在繼續深化“一核三化”、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方面,汝陽有何打算?
李楠: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河南重要指示精神,緊扣縣委“13345”工作思路(圍繞洛陽南部生態發展區這一定位,踐行生態立縣、產業強縣、文旅富民三大戰略,建設活力、美麗、幸福三個汝陽,明晰做大產業、做優縣城、做美鄉村、做富百姓四條路徑,堅持政治統領、創新驅動、改革賦能、作風提升、機制先行五個保障),持續扭緊壓實鄉鎮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深化細化黨員設崗定責、網格精準服務管理等好做法,用好用實觀摩交流、數據監測、績效捆綁等推動機制。我們將著力構建“責任實、方法活、作風硬、效能高”的基層治理新格局,不斷鞏固拓展“一核三化”成效,努力貢獻更多可借鑒推廣的“汝陽經驗”。
本報記者 劉鳳雙
通訊員 李瑋琦 王炳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