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現場推進會在洛陽市舉辦。
會議明確,目前,河南省鄉村振興已經從“打基礎”進入到“提質量”的關鍵階段,需要從“單村作戰”向“片區聯動”轉變。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先導區是河南省用片區化理念,以鄉村建設為切入口推進鄉村振興的探索和實踐。在先導區內通過集成推進城鄉融合、三產融合和五大振興,加快探索形成一批可實施、可復制、可持續的發展模式,為全省鄉村振興探路子、樹樣板。
會議指出,去年以來,河南省各地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采取片區組團化建設、產業鏈式盟式發展、體系化治理等舉措,扎實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和鄉村治理水平。和美鄉村建設路徑更加清晰,探索了平原農區、丘陵地區、山區地帶等不同地形地貌和資源稟賦條件下推進和美鄉村建設的路徑模式;發展基礎更加厚實,實施鄉村富民產業發展行動,產業聯農帶農益農機制逐步建立;農民獲得感更加充實,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持續改善,鄉村學校的軟硬件設施大幅改善,鄉村醫療水平進一步提升。
會議要求,接下來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重點抓好以下方面。
堅持鏈式發展,加力培育鄉村富民產業。守住保障糧食安全底線,圍繞糧食、畜牧漁業、油脂油料6大產業集群、18條鄉村富民產業鏈做文章。要大力發展設施種植業,開展設施用地挖潛、設施種植園區建設、產業融合發展三大行動,分批分類建設一批設施種植園區,推動全省設施種植業總產值達到900億元。
堅持因地制宜,實施鄉村建設提質工程。要提升先導區建設水平,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先導區建設的重要意義,集中項目、資金、人才等資源要素,向先導區傾斜投入,確保發揮好以點帶面、典型引導作用。此外,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堅持黨建引領,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各地各部門要不斷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抓好“五星”支部創建,夯實基層基礎,強化“三農”人才培養,培育文明鄉風。
會上,河南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先導區名單發布,名單涵蓋的16個先導區覆蓋平原、丘陵、山區、盆地等不同地貌,將成為政策、技術和模式的“試驗田”。潢川縣、嵩縣、西峽縣等10個縣(市、區)為創制型先導區,中牟縣、寧陵縣等6個縣(市、區)為培育型先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