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區大菉鎮百里村位于防城區西北部,是十萬大山剿匪重大軍事行動——那厚戰役所在地。1950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151師451團和防城地方武裝、民兵圍剿并殲滅駐扎在那厚組的韋秀英眾匪,電影《英雄虎膽》便是以該剿匪戰役為原型所拍攝。百里村那厚組被列為中國傳統村落,那厚古民居建筑群被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二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名錄。
自被列為全國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以來,百里村圍繞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傳統,依托現有紅色資源,把黨建引領、紅色傳承、鄉村建設緊密融合,為鄉村振興搭載起“紅色引擎”。
建強“紅色陣地”,抓黨建賦能文化振興。我們把賡續傳承紅色血脈作為工作重點,積極動員村干部、黨員骨干、退役軍人等提供史料素材,深入挖掘那厚剿匪故事,爭取各級支持建成剿匪歷史展覽館、剿匪紀念公園和紅色長廊。同時做好紅色資源的闡釋和宣傳解讀,協助拍攝的《憶紅色經典,傳紅色精神——走進百里村那厚之戰舊址》課程成功入選廣西干部網絡學院黨史、國史、國情形勢教育類選修課。充分發揮黨支部和黨員干部隊伍的作用,組建老黨員宣講員、專業講解員、小小講解員、志愿者宣講員等4支紅色文化宣講人才隊伍,開展剿匪故事進黨課、黨日活動進村入戶、紅色故事進校園“三進”行動,實現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事可說。截至目前,百里村已累計接待區內外機關團體100余個,接待各地游客3000余人次,成為紅色故事的新晉“打卡點”。
打造“美麗家園”,抓人居環境促進鄉風文明。我們堅持把改善人居環境與紅色文化傳承相結合,把提升村民“幸福指數”作為紅色村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施推進小河流域整治項目,完善河道基礎設施,改善河道水環境,推動紅色村莊“顏值”與“內涵”雙提升。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為30名無職黨員設立黨員先鋒崗,通過組織黨群志愿者、評比環境衛生“紅黑榜”、“星級文明戶”、“美麗庭院”等舉措,建立“黨員巡護、村民自護、村委維護”的人居環境管理機制,引導村民參與鄉村治理,讓村民成為美麗村莊管理的主導者,一體推進垃圾處理、污水處理、拆臨拆違,持續改善人居環境,擦亮和美鄉村環境底色。2024年以來,圍繞基礎設施建設、優化人居環境等重點工作,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5件。
壯大“特色產業”,抓融合發展凝聚振興合力。我們以“海邊山黨旗紅”黨建品牌為引領,聚焦“萬里萬山紅”特色黨建工程建設,通過黨委發動、支部推動、黨員帶動、黨群互動,把發展“庭院經濟”與紅色村莊建設、促進群眾增收有機結合,引導、鼓勵農戶積極盤活房前屋后及院落閑散空間資源,帶動30多戶村民發展黃心木薯種植、水蛭養殖等不同類型的庭院經濟,建設水蛭養殖箱150個、種植黃心木薯100畝,通過實用技術培訓帶動70余戶脫貧戶掌握水蛭養殖技術,特色產業為村集體經濟增加6.5萬元收入。同時,以產業跨村聯建為抓手,輻射帶動周邊大菉村、那排村、米中村等5個村養殖水蛭,把豐富的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強村富民的產業優勢,有效激發產業聚合力。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發揮紅色資源優勢,做好“紅綠融合”文章,大力發展水蛭養殖、黃心木薯等區域特色產業,強化鄉村“造血”功能,努力讓百里村紅色文化更紅、綠色產業更旺。
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防城區大菉鎮百里村黨支部書記 韋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