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稻濟天下,精神永傳承”是我們對袁隆平的評價。兩年前,被國人親切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與世長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對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紀念,就是學習他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信念堅定、矢志不渝,勇于創新、樸實無華的高貴品質,學習他以祖國和人民需要為己任,以奉獻祖國和人民為目標,一輩子躬耕田野,腳踏實地把科技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崇高風范。
學習袁老不忘初心,埋頭苦干的奮斗精神。在雜交水稻的探索路上,袁隆平幾十年如一日,廢寢忘食,殫精竭慮,苦心孤詣,攻關不止,創造了一個時代奇跡,鍛造了一座精神豐碑。袁隆平的一生,“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他心懷天下、情系蒼生、勇攀高峰的奮斗精神,也正在激勵著無數共產黨員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姿態,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砥礪前行。事業發展無止境,共產黨人初心永不改,廣大黨員干部要汲取袁老的精神偉力,接過理想之火炬,多去下基層,腳下不怕沾泥,手上不怕起繭,臉上不怕曬黑,主動靠近群眾,去田間地頭走一走,去百姓炕頭坐一坐,才能“知百姓所想,曉百姓所需”。只有真正地了解了人民群眾所思所想所需,我們的奮斗才會有目標和方向。
學習袁老勇于創新,鍥而不舍的工匠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省調研時強調:“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才能實現糧食安全。”自稱“90后”的袁隆平,從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起,他把大半輩子都交給了稻田。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1986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1995年研制成功兩系雜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路線……他在稻田里走的每一步,都引領著我國雜交水稻技術的發展。“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面對新征程路上的新任務,廣大黨員干部要追求工匠精神不浮漂,甘于在清苦中吃苦,敢于在瑣煩中不凡。在學習中增長知識、錘煉品格,在工作中增長才干、練就本領,以真才實學服務人民,以創新創造貢獻國家。
學習袁老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袁隆平作為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全國勞動模范代表,他獲得的獎金,幾乎都捐贈給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農業科技獎勵基金會,扶持年輕一代發展。而他自己終生生活簡樸,一次在與夫人逛商場時,看到貨柜里有打折到10塊錢一件的襯衫,一口氣買了10多件,“這樣的襯衣好,下田的時候穿起來方便,不用擔心弄臟了。”廣大黨員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堅守初心、甘于奉獻,爭做“為民服務的孺子牛”,默默守好自己的班,牢牢頂住該頂的天,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把民生小事“時時放在心上”,努力做到事事有著落、樁樁都落實,腳踏實地在基層“大舞臺”上干出一番事業,成就有價值的人生。
千里稻香,不朽豐碑。今日神州,風吹稻菽千重浪,正是對追夢人的最好告慰。青年干部要不忘初心,在奮斗實干的新征程路上發揚袁老的精神,再創輝煌!(河北邯鄲市臨漳縣委組織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