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陽縣張谷英村。(新華社發)
5月14日,返鄉青年劉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憶起去年8月的那一天,在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烏山街道村級后備力量比選現場,他攥著被汗水浸透的報名表,面對考官“如何調解宅基地糾紛”的提問,略顯緊張卻堅定地說:“我會先去村民家了解實際困難,就像我爺爺說的‘講理先講情,情通理才明’?!边@句帶著鄉土智慧的回答,讓他從304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既有理論測試,又有實踐模擬,烏山街道對村級后備力量選拔的高標準、嚴要求,正是湖南省村級后備力量培育儲備工作的生動縮影。湖南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省共有4.6萬名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正通過“選育管用”全鏈條培養機制,激活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
因地制宜,構建多元儲備體系
劉洋回憶起從比選現場走出時的場景,那種緊張感仍讓他印象深刻:“本以為村干部選拔是村里說了算,沒想到要通過鄉鎮干部過面談、筆試、實操三關?!?/p>
烏山街道黨工委委員、組織委員張玥介紹,去年的那次選拔共有304人報名。街道創新采用“3+4”比選模式,預先面談、資格審查、專業面談后,再通過筆試、面試、體檢、考察,最終23人脫穎而出。“我們特別增設‘群眾能力測試’,通過現場模擬調解宅基地糾紛,淘汰了120名‘高分低能’者。”
烏山街道所在的望城區產業基礎扎實,鄉村旅游發展較為成熟。望城區委組織部副部長楊鑫介紹,隨著長沙市推進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設,返鄉青年和來鄉村追夢的外鄉人逐年增多。為更好發揮這些人才的作用,當地建立了“需求畫像+能力建?!钡倪x拔機制,突出專業匹配導向?!跋窬父坻倐戎丨h境治理人才,橋驛鎮則需要文旅運營能手。通過這一機制,近年來選拔的村級后備力量專業匹配度超過90%。”
“精準選才”并不僅限于望城區。從洞庭湖畔到湘西群山,湖南省14個市州資源稟賦與現實情況不盡相同,在政治素質好、道德品行好,帶富能力強、協調能力強的統一標準下,湖南省各市州以“政治標準+產業適配+情感紐帶”三位一體的選才體系,探索各具特色的選才路徑。
“以前選干部,愁的是‘沒人肯干’,現在育后備,難的是‘選誰干’。”瀏陽市永安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盛元芝感慨。瀏陽市村(社區)管轄人口多,面積大,村(社區)平均管轄人口數達到4500余人,最大的村面積達到87.1平方公里,村情民意相對復雜,后備力量隊伍充實。為了選優選準后備力量,瀏陽市亮出“優中選優”的硬標準,創新構建講政治、有能力、有威望、有精力、有情懷“一講四有”選拔體系。
“既要壓擔子,更要搭梯子。”面對人才“引育留”的共性難題,岳陽市湘陰縣委組織部基層辦主任羅聰表示,吸引優秀人才返鄉,既要講情懷,更要重保障。毗鄰省會城市,湘陰縣外出務工人口眾多,待遇問題成為吸引人才的最大瓶頸。一組數據見證著當地“待遇留人”的力度:去年村干部報酬同比增長20%,今年預計還將增長4%。任職十年以上的村干部,養老保險財政補貼比例提高到60%。
在此基礎上,湘陰縣還創新開展“雙重儲備”模式,在每村標配2名后備力量的基礎上,縣財政出資為70%的村增配1名。“財政支出增加了,但留下了許多優秀的年輕人?!绷_聰介紹,上一屆村“兩委”換屆,134名增配的后備力量中,31人進入村“兩委”。
能上能下,激活“一池春水”
村級后備力量是村“兩委”干部的預備隊,既需要知識儲備,更需要解決復雜問題的實戰能力。針對基層普遍反映的“學歷高經驗淺”“理論強辦法少”等現實問題,湖南省創新構建“理論課堂+田間戰場”雙軌培養機制,破解學用“兩張皮”難題。
瀏陽市的“后備力量示范培訓班”堪稱樣本:課堂上,既有黨校教授解讀政策文件,也有“土專家”現場演示稻田養蟹技術。課后,學員們分組到示范基地實操,“田秀才”與大學生組隊攻關,碰撞出不少創新火花。永州市則深化“導師幫帶制”,由鄉鎮領導班子成員、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進行“一對一”跟蹤培養聯系,推動后備力量在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一線實踐中成長成才。
各地根據發展需求,探索精準化培育。湘陰縣專門開展宣講能力專項培訓,長沙市望城區則將AI使用、無人機操作、短視頻制作納入必修課。
“能進能出、優進劣退”的動態管理體系,有效提升了村級后備力量培育質量。長沙市望城區推行“資格清零”機制,本屆未進入班子的后備力量轉入“鄉村振興人才庫”二次培養,醴陵市采取“村級考核、鄉鎮研判”辦法,動態調整26名履職不力的后備力量,同時按程序補充73名優秀人才入庫,形成“能者上、優者進”的競爭氛圍。
今年36歲的王江淋,曾是長沙市望城區靖港鎮復勝村的村級后備力量。2020年,她在村莊屋場建設過程中脫穎而出,被吸納進村“兩委”。去年,湖南省下撥1947個事業編制,面向優秀村(社區)干部開展選聘,讓包括她在內的廣大村書記看到了新空間:“有了‘上升梯’,年輕人自然愿意留下來打拼?!?/p>
據了解,今年僅益陽市一地,就擬從村(社區)“兩委”成員中考錄公務員27名,從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中考核招聘鄉鎮街道事業編制工作人員55名,培育儲備的1.06萬名村級后備力量,呈現年輕化、知識化、能人化趨勢。
雙向賦能,讓鄉野成為干事舞臺
目前,湖南已建立起一支規模達4.6萬人的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隊伍。如何用好這支隊伍,讓他們迅速成長為群眾滿意、組織認可的優秀人才?湖南省的答案是:放到急難險重的崗位上磨煉。
在湘陰縣,防汛抗旱、征地拆遷等任務,是村級后備力量的“必修課”,每名后備力量每年參加至少1個月的應急值守。2024年汛期,洋沙湖鎮后備力量屈銀前用3天時間制作12條防汛宣傳短視頻,帶動200余名群眾自發參與巡堤。“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中練。過去后備力量是‘旁觀者’,現在是‘沖鋒者’,他們用創意和干勁,激活了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羅聰說。
湖南省鄉村產業的蓬勃發展,為人才返鄉提供了堅實基礎。不少后備力量坦言,當前的待遇可能不如在外打工,但他們更看重的是家鄉良好的發展前景。
90后劉浩放棄城里20萬元年薪,攜家帶口回村當村級后備力量,承包70多畝高標準農田,從零開始學習大棚育秧。“現在,上半年為老百姓提供秧苗,下半年就在棚里種瓜果,收入不降反增?!眲⒑普f,過去家人罵我“腦子進水”,現在都改口說“村里的土地比城里寫字樓更有奔頭”。
在長沙市望城區,村級后備力量培育與鄉村產業升級形成了良性互動。2023年,周舉回到長沙市望城區橋驛鎮楊橋村擔任村級后備力量,吸引他回村的,不僅是每年近7萬元的收入,更是家鄉正在打造的“古驛文化+民宿經濟”新業態發展前景?!按謇镆搿l村CEO’和數字運營人才的新模式,能讓我更好地發揮營銷推廣專長?!敝芘e說。
“要盡可能把年輕人才投放在鄉村最需要的地方,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楊鑫介紹,目前望城區全區村級集體經濟已經全部突破100萬元,經營性收入也突破了50萬元。鄉村產業的發展勢頭,讓返鄉擔任村級后備力量,從過去要苦口婆心做工作、講情懷,變成了人人爭先、成就夢想的大舞臺。
湖南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指出,這種“雙向奔赴”人才格局的轉變,標志著全省村級后備力量培育儲備,正通過制度創新激活“人地錢”要素流通,重構鄉村的發展生態。4.6萬名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在三湘大地拔節生長,他們不僅是鄉村治理的“接棒者”,也是城鄉融合發展的“擺渡人”。這種“組織引領+市場驅動+情懷浸潤”的新模式,也將為鄉村人才振興提供新的解題思路。
本報記者 華賢東 通訊員 余競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