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哥,地里的小黃姜今年收成咋樣?”
“好得很!”
7月,炎炎夏日,走進福建省長汀縣四都鎮深山中的榮坑村,卻有陣陣涼風吹拂而過,田間地頭綠油油一片。榮坑村村民劉正福夫妻二人正在小黃姜地里忙碌,駐村第一書記胡志文來到老劉的姜田里,關心了解老劉的種植生產情況。
胡志文了解小黃姜生長情況。(榮坑村村委會供圖)
胡志文是福建省龍巖電視臺派駐長汀縣四都鎮榮坑村黨支部第一書記,3年前的7月,他來到榮坑村開啟了為期三年的駐村生涯。
被叫作“劉大哥”的劉正福是種姜大戶,胡志文剛來榮坑村工作不久就走村入戶認識了他。2021年8月,榮坑村村民種植100多畝的小黃姜喜獲豐收,品質上佳,但村民們卻愁容滿面?!靶↑S姜今年產量雖然高,但受市場影響,價格又跌了,眼看還有3萬多斤小黃姜堆放在田里,咱們種姜農戶都高興不起來?!崩蟿⑾蚝疚脑V起了小黃姜滯銷的“苦”。
胡志文在各大平臺上發布了“小黃姜喜獲豐收 銷售低迷愁壞姜農”推薦銷售小黃姜的短視頻,他采寫的“愛心企業助銷小黃姜 推動鄉村振興”節目被新華網、央視頻等主流媒體刊播之后,不少農產品銷售網紅也前來助陣,縣內縣外許多熱心市民、超市、批發商戶紛紛響應,通過線上線下幫助榮坑村解決小黃姜的滯銷難題?!爱敃r真沒想到會那么火,那段時間天天都有人打電話買咱們村的小黃姜,最多的一天接了十幾個訂購電話,胡書記拍的短視頻可真幫上大忙了!”榮坑村黨支部書記劉華煒對當時的情形仍記憶猶新。
榮坑村是福建省定革命基地村,位于閩西北大山深處,戶籍人口384人,大部分村民搬遷外出。說起以前的狀態,胡志文記憶猶新。村里村居環境條件差,留守老人多,土地大面積拋荒,道路和河堤缺乏規劃建設,產業缺乏科學化管理……胡志文知道,榮坑村雖然村子不大,但紅色底蘊深厚,是一塊紅色的土地,在革命斗爭年代,共有41位村民被評為烈士,這里還是開國少將劉昌將軍的故鄉。蘊含在心中的責任與使命,讓胡志文有了不竭的工作動力。
改變榮坑村的基礎設施條件,是當務之急。三年來,通過胡志文和村“兩委”共同努力,先后爭取并實施了7個項目。龍巖市水利局投入20萬元,修建了100多米長、3米高的河堤,解決河堤低矮導致村民農田受淹的難題;動員村民拆除空心房500多平方米,整治違章建筑150多平方米,制作并安裝具有鄉土特色的“竹籬笆墻”1500多米,安裝路燈35盞,實施路燈光明工程,村莊面貌煥然一新;爭取龍巖市慈善總會和長汀縣民政局支持,投入資金17萬元,建設四都鎮第一個長者食堂,為村內60周歲以上的老人提供物美價廉的飯菜,解決了獨居老年人“做飯難、吃飯難”的問題……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胡志文積極探索“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運作模式,將40戶村民的4000多畝竹林納入榮坑村農業專業合作社,爭取縣林業部門支持,投入資金20萬元,聘請專業人員科學統一管理。毛竹和筍逐年豐產,實現村集體和村民增收。
此外,胡志文還和村“兩委”爭取資金,投入300多萬元建設了3.5公里進村四級標準公路建設,拓寬榮坑村主干道路;實施榮坑村至江西瑞金澤覃鄉鄉道硬化工程項目,將四都與瑞金的交通縮短了40公里,加強了兩地之間的文化經濟交流;投入30多萬元建設劉昌將軍陳列館、紅色展陳,并邀請劉昌將軍后代回鄉參加“劉昌將軍誕辰110周年紀念”系列活動,打造當地“紅色精神加油站”,傳承紅色基因,建設了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這是他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最后一次行走在榮坑村內的鄉間步道。看著村民家門口這3年修建、重建的路面,胡志文感慨不已,“只要能為村里帶來一點點改變,我心中就充滿了成就感。駐村干部只有為老百姓辦實事解難題,和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駐’進他們的心里。三年駐村點滴情,我將永遠銘記心中……”